
[offend public decency;be harmful to society's morals] 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傷風敗俗之事
亦作“ 傷風敗化 ”。敗壞良好的風俗。《梁書·何敬容傳論》:“望白署空,是稱清貴;恪勤匪懈,終滞鄙俗……嗚呼!傷風敗俗,曾莫之悟。” 唐 韓愈 《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宋 謝庭芳 《辨惑論》:“是故病疫之家,人皆惴惴焉,無敢踵其門而問之,甚而父子兄弟亦不相救,傷風敗俗,莫甚於斯。”《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聶绀弩 《探春論》:“嗟呼,香囊而繡着妖精打架,其欺天害理,傷風敗俗,無君無父,斷子絕孫為何如乎!”
“傷風敗俗”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譴責破壞社會道德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例句,可參考《論佛骨表》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傷風敗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意思是指行為舉止或言語言談不符合社會道德标準,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傷(人)風(就)敗(攵廣)俗(人)
來源:傷風敗俗的意思最早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上》一書,原文是“董弼,傷風敗俗者也”,用來形容董弼的行為不符合禮儀和道德之道。
繁體:傷風敗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傷字的古代寫法是“傷”,風字的古代寫法是“風”,敗字的古代寫法是“敗”,俗字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一樣。
例句:他的言行舉止打破了社會的規範,完全是傷風敗俗的表現。
組詞:糟蹋風俗、敗壞風氣、頹廢行為、無禮行徑
近義詞:敗壞風氣、不道德、低俗、無德行
反義詞:遵循風尚、維護風氣、道德行為、有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