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答的意思、敕答的詳細解釋
敕答的解釋
帝王的批答。《南史·蕭子雲傳》:“ 梁 初,郊廟未革牲牷,樂辭皆 沉約 撰,至是承用。 子雲 啟宜改之,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答的解釋 答 á 回話,回複:回答。對答。答辯。答複。答案。對答如流。 受了别人的好處,還(俷 )報别人:報答。答報。 問 答 ā 義同(一),用于“答應”“答理”等詞。 問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敕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對臣子奏章的書面批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chì dá
- 含義:指帝王對臣屬奏疏或請示的書面批複,屬于古代官方文書的一種形式。
2.出處與示例
- 該詞最早見于《南史·蕭子雲傳》,記載了南朝梁代時,蕭子雲提議修改祭祀樂辭,梁武帝以“敕答”形式批示:“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意為相關官員墨守成規,應盡快修改)。
3.字義分解
- 敕(chì):帝王诏令,如“敕命”“敕封”。
- 答(dá):回應、回複,如“對答”“答複”。
- 組合後特指帝王以诏令形式作出的答複。
4.用法與擴展
- 常見于史書和古代公文記載,體現君主集權制度下的行政流程。
- 近義詞包括“批答”“禦批”,但“敕答”更強調帝王權威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或具體曆史案例,可查閱《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敕答(chì dá)是指對聖旨或上谕進行回答或回複的行為。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敕」部,右邊是「答」部。敕部的筆畫數為11,答部的筆畫數為12。
「敕」一字來源于古代漢字「父」的象形變化,表示君王或長輩的命令或旨意。在繁體字中,敕的字形沒有明顯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敕答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然而,古代字體與現代字體在形狀上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異。
下面是一個關于敕答的例句:皇上對臣下的問題進行了敕答。
與「敕答」相關的詞語有「敕令」、「敕使」等。近義詞包括「殷勤回複」、「答複」。反義詞則包括「不理睬」、「無視回應」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