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惰慢的意思、惰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惰慢的解釋

(1).懈怠不敬。《荀子·禮論》:“其立聲樂恬愉也,不至於流6*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於隘懾傷生。”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設如家人有五子十孫,父母不察精愞,則懃力者懈弛,而惰慢者遂非也,耗業破家之道也。” 唐 王建 《留别舍弟》詩:“固合受此訓,惰慢為身羞。” 宋 司馬光 《答胡寺丞書》:“雖感戢勤仰之心無時少忘,而惰慢之辜,誠無以辭於左右。”

(2).懈怠渙散。《三國演義》第一回:“ 左豐 挾恨,回奏朝廷,説我高壘不戰,惰慢軍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惰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惰慢”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惰”和“慢”兩個語素構成,通常用于描述态度或行為上的懈怠、懶散和不積極。以下是具體解析:


詞義分解

    • 本義指懶惰、不勤快,如《論語·子罕》中“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教導他而能不懶惰的,大概隻有顔回吧?)。
    • 引申為意志消沉、缺乏進取心,如“惰性”“惰怠”。
    • 原指動作遲緩,如“緩慢”;後衍生出态度上的傲慢、輕視,如“怠慢”“傲慢”。
    • 在“惰慢”中,“慢”更偏向于“不積極、不重視”的引申義。

組合義:兩者疊加後,“惰慢”強調一種既懶散又消極的态度,常含貶義,多用于批評對事務缺乏責任感或敷衍的行為。


使用場景

  1. 描述工作或學習态度
    如:“他對任務惰慢拖延,導緻團隊進度受阻。”
    → 指行動上的懈怠和效率低下。

  2. 批評性格或習慣
    如:“此人惰慢成性,難成大器。”
    → 強調長期形成的懶散性格。

  3. 文學或正式語境
    多見于書面語或古典文獻,如《禮記·曲禮》中“毋惰慢,毋驕奢”(不要懶散傲慢,不要驕縱奢侈)。


近義詞辨析


例句參考

  1. 面對挑戰需積極應對,不可惰慢逃避。
  2. 管理層對員工惰慢的作風提出了嚴厲批評。
  3. 他因惰慢誤事,最終被公司辭退。

注意

“惰慢”在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書面表達或特定批評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側重“惰”(懶)或“慢”(消極)的層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惰慢是指懶散而缺乏行動力的心态或行為。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惰慢的部首是心,總計14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寫法,當時的寫法是「懶」和「散」的合體,表示懶散的狀态。在繁體字中,「惰慢」的寫法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惰慢的例句: 1. 他總是拖拖拉拉,對各種事情都表現出了惰慢的态度。 2. 我們不能因為惰慢而失去對目标的追求。 一些與惰慢相關的組詞包括:拖延、懶惰、懶散等。這些詞都描述了一個缺乏行動力和積極性的狀态。 而一些近義詞包括:懶散、遲緩、怠惰等。這些詞都表示一種缺乏動力、拖延和不積極的狀态。 與惰慢相反的反義詞包括:勤奮、積極、迅捷等。這些詞描述了一個具有主動性、積極性和高效率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