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香粉;香的粉末。 唐 李商隱 《李夫人》詩之三:“蠻絲繫條脫,妍眼和香屑。” 宋 文同 《寄何首烏丸與友人》詩:“夾羅下香屑,石密相和治,入臼杵萬過,盈盤走纍纍。”
(2).花瓣;花的碎片。 南唐 李煜 《玉樓春》詞:“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 元 楊維桢 《又湖州作》詩之三:“小洞桃花落香屑,大堤楊柳掃晴煙。”
“香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香粉或香料碎末
指研磨成粉末狀的香料或香粉,常用于古代生活場景。例如宋代文同的詩句描述制作藥丸時“夾羅下香屑,石密相和治”,體現了香料碎末的用途。
花瓣或花的碎片
形容散落的花瓣,常見于文學作品。如南唐李煜《玉樓春》中“臨春誰更飄香屑”,以“香屑”比喻飄落的花瓣,烘托意境。
需注意“香屑”并非成語,而是合成詞。其讀音為xiāng xiè(非中标注的“xiāng zhé”)。兩種含義在《漢典》及古詩文中均有明确例證,高權威來源(如、5)的釋義更為可靠。
《香屑》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燃香後所剩下的殘屑。
《香屑》這個詞的部首是“屮”(屮字是一個比較獨特且少見的偏旁,常用作植物類的字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9。
《香屑》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具體的由來尚未有明确的記載。
在繁體字中,香屑的寫法為「香屑」。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香屑」一詞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古代寫法尚未有确切的資料。
1. 祈禱完後,寺廟的地面上散落着許多香屑。
2. 他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片香屑,以示對宗教儀式的尊重。
組詞:香爐、香火、香氣等。
近義詞:香渣、香灰、香末等。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