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丹訣。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明 藍仁 《秋日書懷》詩:“仙經未試丹砂訣,世網空添白髮根。”參見“ 丹訣 ”。
“丹砂訣”是漢語詞彙,拼音為dān shā jué,指代道家或道教文化中煉制丹藥的秘訣或方法,與“丹訣”同義。以下從多角度詳細解釋:
結構拆解
核心定義
指通過丹砂等材料煉制丹藥的方術,涵蓋煉丹術的流程、配方及修煉方法,屬于道教追求長生的重要實踐。
唐代詩詞中的運用
明代文獻記載
藍仁《秋日書懷》提到“仙經未試丹砂訣”,進一步印證其與道教經典的關聯。
丹砂訣反映了古代對自然物質轉化的探索,以及道教通過煉丹追求“肉身成仙”的信仰。它不僅是技術口訣,更承載了超越生死的哲學理想,常與劍術并列為“兩等異授”(《歧路燈》第七五回)。
“丹砂訣”本質是煉丹術的代稱,兼具實踐技術與神秘色彩。它在文學中的頻繁出現,側面體現了道教文化對古代文人思想的影響。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可參考《搜神記》《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丹砂訣》是一個中文詞語,在古代醫學中指的是一種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它以丹砂為主要成分,是一種紅色的粉末,常用于制作中藥丸、散劑等。
《丹砂訣》可以根據其字形進行拆分,它由兩個部首組成:一點兒、石。其中,一點兒是丹砂訣的左邊部分,石是丹砂訣的右邊部分。根據筆畫計算,在簡化字中,丹砂訣共有6個筆畫。
《丹砂訣》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文獻中,最初被用于描述藥物制作技巧和用途。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和醫學著作。《丹砂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丹砂訣」,與簡化字形略有不同。
在古代,丹砂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在古時候,丹砂訣的字形為「丹砂訣」,其結構和字義與現代的寫法相同,隻是存在一些字形上的差異。
1. 他用《丹砂訣》調制了一劑藥,幫助了許多病人恢複健康。
2. 在古代醫學中,《丹砂訣》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疾病。
組詞:丹砂、砂石、石砂、石頭。
近義詞:砂石訣、石砂方。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