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國名。《新唐書·地理志七下》:“自 三蘭國 正北二十日行,經小國十餘,至 設國 。”
“設國”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
古國名:指古代位于非洲東海岸的一個國家。據《新唐書·地理志七下》記載:“自三蘭國正北二十日行,經小國十餘,至設國。”
地理位置上,它位于三蘭國(今坦桑尼亞桑給巴爾)以北,需20天行程,途經十餘個小國。這一解釋在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中被明确記載。
詞源與結構
“設”字本義為設立、籌劃,“國”指國家,但作為專有名詞時,“設國”整體指特定古國,而非動詞性短語。
潛在争議
有少數非權威來源(如)提到“設國”作為成語表示“建立國家”,但此用法缺乏文獻佐證,可能為誤解。實際語境中需注意區分,例如“建設國家”是動賓結構,而非固定成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曆史地理研究資料。
設國(shè guó)一詞是由兩部分組成:設和國。設指立起、建立,國指國家、國家疆域。
設國一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設國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一般認為它源自《晉書·苻堅傳》中的記載。該文叙述了苻堅在前秦時期創建了獨立的政權,有人為此使“緻”變為“國”,從而産生了“設國”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設國的寫法為「設國」。
在古時候,設國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漢字經曆了演變和變革,因此,設國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
以下是兩個設國的古代寫法:
設國的例句:
經過長期的努力,他成功設國,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國家建設者。
設國的組詞:
設立國家、設定國界、設想國、設立國慶
設國的近義詞:
建國、立國、創國
設國的反義詞:
滅國、廢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