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中計時漏刻。亦指漏刻發出的聲響。 唐 陸暢 《宿陝府北樓奉酬崔大夫》詩之一:“人定軍州禁漏傳,不妨秋月城頭過。” 南唐 馮延巳 《采桑子》詞:“畫堂鐙煖簾櫳捲,禁漏丁丁,雨罷寒生,一夜西窗夢不成。” 金 元好問 《秋風怨》詩:“雲間簫鼓夜厭厭,禁漏誰将海水添。”
禁漏是古代宮廷計時器具“漏刻”的别稱,特指設置在宮禁之中、用于報時的精密漏水計時器。其名稱源于“禁”指宮禁(帝王居所),“漏”即漏壺,合稱代指宮廷專用的計時系統。以下從釋義、文化背景及權威來源展開說明:
指代宮廷漏刻
“禁漏”專指古代皇宮内設置的漏刻,是帝王掌控時間、安排朝政的核心工具。因古代宮禁森嚴,普通百姓不得使用或窺見此類儀器,故以“禁”字強調其專屬性和神秘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 第1104頁)
象征皇權與秩序
漏刻通過滴水計量時間,由專人掌管,每日依時敲擊鐘鼓報曉、報昏。禁漏的運行象征皇權對時間的絕對控制,如唐代詩人張籍《贈姚合》雲:“丹鳳城門向曉開,千官相次入朝來。唯君獨走沖塵土,下馬橋邊報禁漏。” 描述官員依據禁漏報時上朝的景象。
來源:《全唐詩》卷三八四;《辭源》(修訂本)“禁漏”詞條
本義指禁忌、禁令,引申為帝王居所(宮禁)。《說文解字》:“禁,吉兇之忌也。” 後特指皇宮,如“禁中”“禁軍”。
來源:《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指漏壺,利用滴水計量時間的儀器。《說文解字》:“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 其結構包含多級壺組,通過恒定水流驅動計時。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科學出版社);《辭海》(第六版)“漏刻”條目
禁漏不僅是計時工具,更是禮制與權力的象征:
曆代宮廷設“刻漏博士”專司禁漏管理,如《唐會要》卷七九載:“司天台掌觀察天文,稽定曆數……刻漏生四十人。” 其報時直接影響朝會、祭祀等國家儀典。
來源:《唐會要》;《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大辭典》
漢代已出現多級補償式漏壺(如陝西興平出土銅漏),唐代發明“秤漏”提升精度。北宋蘇頌《新儀象法要》記載的“水運儀象台”,集天文觀測與報時于一體,代表禁漏技術的巅峰。
來源:《新儀象法要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計時儀器通史》
禁漏在詩文中常隱喻時間流逝與宮廷生活:
“金吾馳禁漏,玉宇莫夜催。” 描繪元宵夜宮禁暫弛,漏聲催夜的場景。
“禁漏殘燈曉,香爐宿火微。” 以禁漏将盡暗示長夜将逝。
來源:《全唐詩》;《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
結論:禁漏作為古代宮廷專屬計時器,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象征意義,其運行體現皇權對時間秩序的掌控,并在文學中衍生出豐富的意象。現代研究中,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銅壺滴漏、西安出土漢代漏刻等實物,均為其形制提供實證。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宮廷計時器”專題;《中國曆史文物》2003年第1期《漢代漏刻的發現與研究》
“禁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禁止洩漏秘密”,強調嚴守機密。但這一用法在古籍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詞,如金代元好問《秋風怨》中“禁漏誰将海水添”,借漏刻暗喻時間流逝與孤寂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百怪千奇俵撥壁道淳懿翠簟打撈船打臉道奇達知洞天福地短命鬼獨到杜曲豐禨豐浸份子附骥攀鴻公券官聯黑絇混合儉月校饬較談矯詐家頭節令踦頗蠲逋沮止誇靡款列愧感樂眼臁骨鐮尾流德流花留神鮥子沐雨曲悟染料人造行星日側唼呷棯麗身窮世統台北市跳丸日月提參鐵杆推賞吳調無藉香翠詳僵相軋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