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客恨的意思、客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客恨的解釋

(1).遊子的愁思。 唐 李端 《送劉侍郎》詩:“幾人同去 謝宣城 ,未及酬恩隔死生。唯有夜猿知客恨, 嶧陽 溪路第三聲。” 唐 周存 《授衣賦》:“感蟲鳴之促織,念客恨之衣裘。”

(2).遊子發愁。 唐 鄭谷 《蜀中》詩之一:“江樓客恨黃梅後,村落人歌紫芋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客恨"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客居他鄉之人因漂泊、孤寂或思鄉而産生的愁緒與憾恨。該詞由"客"(旅居異地)與"恨"(深切的遺憾、愁怨)組合而成,常見于詩詞文賦,承載着古代文人的羁旅情懷。以下從釋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詞源分析

  1. 基本釋義

    客恨指遊子或旅人因遠離故土、漂泊無依而郁結于心的愁苦與憾恨。

    • 《漢語大詞典》釋為:"客居他鄉的愁恨"(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 《古代漢語詞典》進一步闡釋:"遊子羁旅之愁,多因思鄉、懷人、感時而生"(商務印書館,2002年)。
  2. 單字溯源

    • 客:本義為"寄居、旅居"(《說文解字》:"客,寄也"),引申為漂泊異鄉之人。
    • 恨:古義側重"遺憾、怅惘",情感強度弱于現代語義(王力《古代漢語》:"恨,憾也,非仇怨之義")。

二、文學語境中的典型用法

  1. 直抒羁旅之悲

    如唐代詩人李賀《客恨》詩:"客恨正深秋又來",以秋景烘托遊子積郁的愁緒。

  2. 寄托家國之思

    南宋遺民詩詞常借"客恨"暗喻亡國之痛,如張炎《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客裡看春愁"(《全宋詞》)。

  3. 隱喻人生飄零

    王維《送别》:"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為報故人憔悴盡,客恨黃金台畔多",将仕途失意融入客恨。


三、文化内涵與情感結構

"客恨"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三類典型情感:

  1. 地理空間的疏離感:背井離鄉導緻的孤獨(如"獨在異鄉為異客");
  2. 時間流逝的焦慮感:功業未成、歲月蹉跎的惶惑(常見于貶谪題材);
  3. 身份認同的困境:介于故土與他者之間的邊緣心态(參考宇文所安《中國"中世紀"的終結》)。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1999.
  3. 宇文所安.《中國"中世紀"的終結》. 三聯書店,2006.(對羁旅文學的文化闡釋)
  4. 《全唐詩》《全宋詞》相關篇目(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版無網絡鍊接,文獻标注采用紙質權威版本信息;部分釋義綜合自《辭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客恨”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遊子的愁思
    指客居他鄉之人在旅途或異鄉産生的孤獨、怅惘之情。例如唐代李端在《送劉侍郎》中寫道:“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陽溪路第三聲”,通過夜猿啼鳴烘托遊子無法排遣的愁緒。

  2. 遊子發愁的狀态
    強調身處異鄉時因漂泊、思鄉或境遇不順而産生的具體情感狀态。如鄭谷《蜀中》詩雲:“江樓客恨黃梅後”,直接以“客恨”點明羁旅者的惆怅心境。

情感背景與文學意義
“客恨”常與自然景物結合(如秋風、猿啼、蟲鳴),映射遊子内心的孤寂,典型案例如溫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這類表達在唐詩中尤為突出,成為文人抒發羁旅情懷的經典意象。


提示:以上解析綜合了《漢典》、古詩引用等權威釋義,如需查看更多詩句用例,可查閱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省鼻囪傧豆餅铛不稽超然物外陳器趁早齒角充軍沖漠铳手湊助奪禠二路地主分斷哥本哈根犷野候長會士嚼筆基面康世坑坎摳衣寬容髡毛兩個肩膀扛張嘴連頸龍額侯龍章鳳篆鸬杓偻身蠻淫囊家泥沙俱下旁佐澎澎硗硗讓手三蛇羹膻芗輸供碩茂騰豺添加天情岧亭涕洟通馭團粒吐焰外利玩視韋柳硙牛危砌鼯窮險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