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肩的意思、比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肩的解釋

[shoulder to shoulder] 并肩,也比喻地位相等

比肩而立。——《漢書·路溫舒傳》

與同郡陸遜、 蔔靜等比肩齊聲矣。——《三國志·吾粲傳》

詳細解釋

(1).并肩。《淮南子·說山訓》:“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 唐 白居易 《長相思》詩:“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清 吳蔚光 《西江月》詞:“對面繡棚坐處,比肩鈿檻行時。”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

(2).并列,居同等地位。《後漢書·劉瑜傳》:“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競立胤嗣,繼體傳爵。”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此乃僥倖之徒,不足與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沉佺期》:“語曰:‘ 蘇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齊讴集>自序》:“蓋餘之志,欲入山窮居,專精思慮,以務比肩於古人。” 陳毅 《遊桂林》詩:“ 西哈努克 親王為我言,曾遊世界諸名勝,無一可與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續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淩暴及動擾黎民。”

(4).一個連接一個。形容衆多。《荀子·非相》:“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漢 王充 《論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亂迹相屬,亡禍比肩,豈其心不欲治乎?”《北齊書·恩倖傳序》:“封王者接武,開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 宋 司馬光 《辭知制诰第九狀》:“若以為非臣不可為,則方今辭臣滿朝,英俊比肩,舉而用之,無不稱職。”

(5).即披肩。《元史·輿服志一》:“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其上并加銀鼠比肩。”原注:“俗稱襻子答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肩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詞典釋義及文獻用例分析如下:

一、核心義:并列,并肩

指位置上的平列或行為上的共同參與,強調物理或行動上的并行關系。

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比肩隨踵而至。”(形容人群密集接踵而來)

出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肩并肩”,指空間上的并列狀态。

二、引申義:匹敵,相當

比喻地位、能力等處于同等水平,含比較意味。

例:宋代陸遊《夜讀有感》詩:“名山曆覽無勝境,惟有文章比肩立。”(喻文章成就不相上下)

出處:《漢語大詞典》注:“謂地位同等;相提并論。”

三、特殊用法:古代民俗稱謂

特指一種傳說中的共生生物,見于《爾雅·釋地》。

例:“北方有比肩獸焉,疊食而疊望。”(描述共生獸交替進食守望的習性)

出處:《爾雅注疏》釋為“相依共生之獸”,後引申為命運相連之人。


參考來源說明:

  1.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爾雅注疏》(中華書局整理本)

    注:因未檢索到可公開訪問的線上詞典原文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标準出處以保障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比肩”是一個多維度詞彙,其含義因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并肩”或“并列”,即兩人或事物處于同一水平線或位置。例如《漢書·路溫舒傳》中的“比肩而立”,或白居易詩中的“步步比肩行”。

  2. 引申比喻
    用于形容地位、能力等不相上下,如“與專業演員比肩”。《後漢書》中“比肩裂土”即指權貴地位相當。

二、八字命理中的特殊含義

在傳統命理學中,“比肩”是十神之一,具有以下象征意義:

  1. 代表關系
    象征同輩親屬(如兄弟姐妹)、朋友或同事。若日主(命主)弱,比肩可助其增強;若日主強,則可能引發競争或破財。

  2. 特性與影響
    比肩具有“克財”特性,可能影響婚姻或財富。地支中的比肩(如祿神)則暗含依靠關系,例如家族成員間的互相扶持。

三、實際應用場景

  1. 家庭與職場

    • 家庭中比肩可能體現為兄弟姐妹間的合作或資源競争。
    • 職場中則指同級同事間的協作與競争,需平衡“誠心互助”與“合理保留”。
  2. 社會交往
    泛指同輩間的弱關系聯結,如陌生人因利益産生的短暫合作。

四、注意事項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與命理術語,實際使用時應根據場景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本日變相邊卒不競不絿不倈蟬蜍楚舲詞館蹙密德容兼備鳭鹩抵諱滌濫洞壑煩鄙放効風憲憤媿撫育港口格限宮衞兵苟妄冠德貴族漢宮寒懼很力侯爵混阖襟頭曠拙欄門李何王李六德馬妳子懵撒默聽墨豬泥水蒲酒乞鞠人心叵測儒懦三垂素故歲氣天地不容同羅頭一無二脫去問卦問絞下輩相欺項日感夢閑理會小峭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