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流淚。 唐 杜甫 《祭故相國清河房公文》:“不見君子,逝水滔滔。洩涕寒谷,吞聲賊壕。”
“洩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杜甫原文背景或“涕”的古今異義,可參考權威古籍注解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洩涕是指流出或排出淚水的動作或狀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氵」表示水,「涕」表示流出的淚水。根據《康熙字典》,洩涕的總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但其确切的出處暫時尚無明确的考證。在繁體中文中,洩涕的寫法為「瀉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洩涕的字形中涕的上方可能帶有「至」字旁,加強了字形的含義,表示淚水由眼淚流至鼻子。但現代常用的寫法為「河+涕」。
以下是一些關于洩涕的例句:
1. 他聽見媽媽說要帶走小狗時,忍不住洩涕了。
2. 看到那個感人的電影,許多觀衆都流下了洩涕。
3. 當他聽到不幸的消息時,眼淚順着臉頰洩涕而出。
與洩涕相關的詞彙有:
1. 感動:表示對某事或某人引發強烈情感的反應。
2. 流淚:指淚水從眼睛中流出的動作。
3. 哭泣:指因悲傷、失望或痛苦而大聲哭。
與洩涕相反的詞彙有:
1. 心平氣和:表示情緒穩定,沒有流淚或發脾氣。
2. 笑容滿面:形容臉上帶有開心或輕松的表情。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了洩涕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