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繩的意思、結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繩的解釋

[nettling;tie knot] 在文字産生以前古人用繩子結扣來記事,相傳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現在某些沒有文字的民族還有用結繩來記事的

詳細解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 疏:“結繩者, 鄭康成 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晉 孫綽 《喻道論》:“夫時移世異,物有薄淳,結繩之前,陶然太和。”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之三:“自結繩以後至三王五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結繩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面本義

指用繩索打結的動作或狀态。《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用線、繩等打結或編織”,強調其作為具體行為的物理屬性,如“結繩為網”“結繩系物”。

二、引申義:原始記事方法

核心含義指人類文字誕生前通過繩結記錄事件、傳遞信息的方法。《辭海》明确解釋:“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即通過不同繩結的形态、數量或顔色記錄事物(如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此用法承載重要文化意義,印證了《周易·系辭下》所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的文明演進過程。

三、現代引申義

比喻事物間的關聯或因果關系,如“結繩記事”衍生為“理清頭緒”“建立聯繫”的抽象表達。《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其比喻用法,例“結繩之誼”喻指深厚且不可分割的關系。


權威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08-4)
  2.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七版)
  3. 《周易·系辭下》(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結繩”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結繩是文字出現前的一種原始記事方法,通過在不同粗細、顔色的繩子上打結來記錄事件或傳遞信息。例如,大事用大結、小事用小結,不同顔色的繩子可能代表不同類别的事物。

二、曆史背景

  1. 文獻記載
    《周易·繫辭下》提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說明結繩曾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後逐漸被文字取代。
  2. 功能分類
    據鄭玄注解,結繩記事有明确規則:大事用大結,小事用小結,通過結的大小、數量區分事件性質。

三、實際應用案例

  1. 秘魯印第安人
    他們用主繩和彩色輔繩組合記事,輔繩顔色代表不同事物,結的數量表示具體數值。
  2. 結繩技術
    包括單結、八字結、平結等類型,現代仍用于戶外活動或應急場景。

四、現代意義

結繩不僅是曆史符號,也演變為實用技能和文化象征。例如,童軍教育中常教授結繩技巧,部分無文字民族至今保留此傳統。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文獻、民俗案例和現代應用,如需更完整内容可參考《周易》相關記載或人類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民族剝琢北京時間不疊不檢差池柴垛尺壁寸陰沖車出宋大務掂斤估兩典籤調研笃洛洛鵝珍焚躬忿痛高更根勾公班衙溝施孤芳自賞和豫皇恩荒甯煥目降逮井管拘墟救過補阙救火揚沸纜掣蘭戺煉焦翎枝馬韀眇思明了密須木柱甯和牛豎扭送怒斥攀折僄棄憑轼評直遷祧确青商定閃跳聖文思想内容素木床灘碛頭由穩善窩贜曉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