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繩的意思、結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繩的解釋

[nettling;tie knot] 在文字産生以前古人用繩子結扣來記事,相傳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現在某些沒有文字的民族還有用結繩來記事的

詳細解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 疏:“結繩者, 鄭康成 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晉 孫綽 《喻道論》:“夫時移世異,物有薄淳,結繩之前,陶然太和。”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之三:“自結繩以後至三王五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繩”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結繩是文字出現前的一種原始記事方法,通過在不同粗細、顔色的繩子上打結來記錄事件或傳遞信息。例如,大事用大結、小事用小結,不同顔色的繩子可能代表不同類别的事物。

二、曆史背景

  1. 文獻記載
    《周易·繫辭下》提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說明結繩曾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後逐漸被文字取代。
  2. 功能分類
    據鄭玄注解,結繩記事有明确規則:大事用大結,小事用小結,通過結的大小、數量區分事件性質。

三、實際應用案例

  1. 秘魯印第安人
    他們用主繩和彩色輔繩組合記事,輔繩顔色代表不同事物,結的數量表示具體數值。
  2. 結繩技術
    包括單結、八字結、平結等類型,現代仍用于戶外活動或應急場景。

四、現代意義

結繩不僅是曆史符號,也演變為實用技能和文化象征。例如,童軍教育中常教授結繩技巧,部分無文字民族至今保留此傳統。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文獻、民俗案例和現代應用,如需更完整内容可參考《周易》相關記載或人類學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繩的意思

《結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繩子把東西系住或捆綁起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繩》的部首是纟(糸),總筆畫數為七。

來源

《結繩》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捆綁和系繩法。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繩子來固定和捆綁物品,以确保安全和穩定。因此,這個詞逐漸演變成現代漢語中“用繩子捆綁”這個意思。

繁體字

《結繩》的繁體字為「結繩」。

古時候漢字寫法

《結繩》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寫作「結繩」。

例句

1. 他用一根繩子結繩了那堆木頭。

2. 請把這些書結繩好,放入箱子裡。

組詞

結繩:用繩子把東西系住或捆綁起來。

解繩:把被繩子系住或捆綁起來的東西解開。

結實:堅固牢靠,不容易松動或破損。

近義詞

系繩:用繩子将物體拴住。

捆綁:用繩子将物件緊密地拴在一起。

反義詞

解開:将被綁或被系住的物體打開。

松開:放寬綁縛,使繩子不再緊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