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惶萬狀的意思、驚惶萬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惶萬狀的解釋

驚惶: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驚惶萬狀”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在極度恐慌時表現出的各種慌亂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由“驚惶”(驚慌害怕)和“萬狀”(多種形态)組成,字面意為“因害怕而呈現出千百種慌亂的樣子”,引申為極度恐懼、不知所措。例如:突發地震時,人們驚惶萬狀,四處奔逃。

  2. 出處與用法
    最早出自宋代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狀語,描述突發危機中的群體反應。
    • 近義詞:驚恐萬狀、驚慌失措()。
    • 反義詞:鎮定自若、面不改色()。
  3. 結構解析

    • “驚惶”側重心理層面的恐慌,“萬狀”強調外顯行為的多樣性,兩者結合生動刻畫了從内在情緒到外在動作的全面失控。
  4. 示例擴展

    敵軍突然夜襲,守城士兵驚惶萬狀,有的丢盔棄甲,有的盲目奔逃。

此成語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突發性危機引發的集體性恐慌,需注意與“驚慌失措”(側重個體)的細微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驚惶萬狀》的意思

《驚惶萬狀》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們因受到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的驚吓而陷入一片混亂、慌亂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驚惶萬狀》的部首拆分為「心口」,筆畫數為9畫。

來源

《驚惶萬狀》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後漢書·朱棣傳》,這是一部描寫東漢時朱棣率軍滅掉白虎梁賊的曆史記載。在記載中,朱棣的軍隊突然出現了白虎梁賊,原本安定的情況被打破,人們驚慌失措,陷入萬分混亂的狀态。

繁體

《驚惶萬狀》的繁體形式為「驚惶萬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驚惶萬狀」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如「驚惶萬壯」,但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火災發生時,民衆驚惶萬狀,争相逃生。

2. 經曆地震後,整個城市陷入了驚惶萬狀的狀态。

組詞

1. 驚惶:形容驚慌、恐懼的狀态。

2. 萬狀:形容混亂、慌亂的狀态。

近義詞

1. 惶惑:形容不安、迷茫的狀态。

2. 驚慌:形容恐慌、不安的情緒。

反義詞

1. 泰然:形容安定、鎮定的狀态。

2. 從容:形容鎮靜、不慌不忙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