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逸的意思、蕩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逸的解釋

(1).同“ 蕩佚 ”。 宋 蘇轼 《神女廟》詩:“ 大江 從西來,上有千仞山。縱橫若無主,蕩逸侵人寰。” 明 夏允彜 《<陳李倡和集>序》:“ 陳子 之詩,蕩逸明華,攄寫雄質。”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有 尹文 者,色豐而妓,蕩逸飛揚,顧盼自喜,頗超流輩。”

(2).毀壞散失。 明 李東陽 《族高祖希蘧先生墓表》:“厥居遺蹟蕩逸,莫知所在。” 明 李東陽 《書<蒙泉翁類博稿>後》:“第宅為勢家所奪,書冊蕩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蕩逸”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素分解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素釋義

“蕩”本義指水波搖動,《說文解字》釋為“滌器也”,引申為放縱、無拘束;“逸”原指奔跑,《說文》載“失也,從辵兔”,後衍生出超脫、閑散之意。二字組合後,“蕩逸”在古漢語中多表示行為或形态的恣意超脫狀态。

二、文獻用例

  1. 行為放縱義

    《後漢書·孔融傳》有“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唐代李賢注引晉代孫盛語評其“蕩逸簡易,不循儀檢”,此處“蕩逸”指孔融不拘禮法的性格特征。

  2. 形态飄逸義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五代畫家石恪“性滑稽,有口辯,工畫佛道人物,始師張南本,後筆墨縱逸,不專規矩”,其中“縱逸”與“蕩逸”意近,均形容畫風灑脫不拘。

三、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蕩逸”列為“放蕩不羁”的近義詞,強調其含脫離常規、自由無束的語義特征。現代語境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學或學術性文本中。

參考來源:許慎《說文解字》、範晔《後漢書》、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蕩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使用場景

  1. 舉止優雅、神态從容
    該釋義多用于文學描述,由“蕩”和“逸”組合而成:

    • “蕩”指行動舒展、心情開朗;
    • “逸”指悠閑自在、不受拘束。
      合起來形容人的儀态輕盈自如,或自然景觀、藝術作品的灑脫風格。例如描述女性、文人雅士的風度()。
  2. 毀壞散失
    此為更常見的釋義,指事物遭到破壞或散失。例如古籍中:

    • 《晉書》提到“不欲使黎元而蕩逸一人”,指避免百姓流離失所;
    • 蘇轼《神女廟》詩中的“蕩逸侵人寰”形容江水泛濫的破壞力()。

二、其他相關解釋

三、古籍與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蕩逸”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1. 形容人或事物優雅從容時,側重美學意義;
  2. 表示破壞、散失時,多用于曆史或自然現象的描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蘇轼詩詞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崩憤鼻上不可言喻嘗鼋沖塞楚腰磁性飽和大鳳打辣酥當熊跌來碰去燔妻子繁弦急管封山蜂擁蟻屯福為禍先高級給還公符公論觀察所慣犯閨行孤舟河系侯牧懷山頰帶建德國江北繳卷鷮息交議舊倡撅筆空懷枯木死灰郎平零零散散馬戲眉頭一放,計上心來炮人披屋窮兵黩武勸來僧伽羅磨山節藻棁折骨深瞑世諺霜準天録忘齒文身斷發問羊知馬武曲仵作想象力岘首謝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