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岘首的意思、岘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岘首的解釋

山名。即 湖北 襄陽縣 南的 岘山 。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詩:“ 峴首 晨風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錢謙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銘》:“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親見之,是能不為之嘆息哉!”參見“ 峴山 ”、“ 峴山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岘首是漢語中特指岘首山的專有名詞,位于今湖北省襄陽市南。該詞由“岘”(山嶺險峻處)與“首”(頭部或頂端)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晉書·羊祜傳》,指代襄陽城南九座山巒中形似馬鞍的顯著峰巒。

地理文獻中,岘首山海拔98米,東臨漢江,西接岘山山脈,形成襄陽城天然屏障。《水經注》記載其“上有桓宣所築城,下有東漢習郁鑿渠引泉處”,印證其軍事與水利雙重價值。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明确标注“岘首山在襄陽縣東南九裡”,成為古代地理坐标的重要參照。

文學層面,“岘首”承載着中國文人的懷古情結。西晉羊祜登岘山時感慨“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的典故,經孟浩然《與諸子登岘山》詩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傳播,形成“岘山堕淚碑”的文化意象。宋代陸遊《南鄉子》詞中“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亦以此地為抒情載體。

現代權威工具書《辭海》(第七版)将其定義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山”,《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着重強調其作為“襄陽三岘”之首的地理特征與人文積澱。

網絡擴展解釋

“岘首”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岘首指山名,即湖北省襄陽市南的岘山,又稱“岘首山”。岘山由岘首、中岘、上岘三部分組成,合稱“三岘”,其中岘首山位于襄陽城東南,東臨漢江,是古代襄陽的地理标志和旅遊勝地。


二、曆史典故

  1. 羊祜與岘山碑
    據《晉書》記載,西晉名将羊祜曾駐守襄陽,常登岘山遊覽。他去世後,百姓在岘山立碑紀念,後人望碑落淚,稱“岘山碑”或“堕淚碑”。因此,“岘首”也借指對逝者的追思,如清代錢謙益文中“峴首之涕”即用此典。

  2. 地理與戰略地位
    岘首山地處漢江之濱,是古代西南群山的起點,扼守襄陽南部的交通要道“鳳林關”,具有重要軍事意義。


三、文學引用

岘首山因羊祜典故和山水之勝,成為文人吟詠的意象。例如:


“岘首”既是地理名稱(襄陽岘山),也承載着曆史典故和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或《孟浩然詩集》。

别人正在浏覽...

闆城渚口班貢北廊鄙縣不節不令裁制黪黪騁懷遊目綢缪未雨蹙聚癫癫癡癡釣人東海金都候笃見二進宮方止飛彈分詞紛紛穣穣蜂虿起懷關情脈脈歸航估人海溝含糊不清鶴引禽伸何至喉塞音誨戒禍首檢封降體交擱攪首結歡季路一言矜倨酷切兩府六淫龍頭屬老成茗戰配填谯偯奇煤寝苫瑞節省民沈漠收科誰家數日惡私币私善睢睢盱盱歎籲沓雜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