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熊的意思、當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熊的解釋

《漢書·外戚傳下·馮昭儀》:“ 建昭 中,上幸虎圈鬭獸……熊佚出圈,攀檻欲上殿。左右貴人 傅昭儀 等皆驚走。 馮倢伃 直前當熊而立,左右格殺熊。上問:‘人情驚懼,何故前當熊?’倢伃對曰:‘猛獸得人而止,妾恐熊至禦坐,故以身當之。’”後多以“當熊”為女性臨危不懼、奮不顧身之典。 晉 潘嶽 《西征賦》:“壯當熊之忠勇,深辭輦之明智。” 唐 許堯佐 《柳氏傳》:“向使 柳氏 以色選,則當熊辭輦之誠可繼。” 明 高啟 《妾薄命》詩:“棄魚感淚多,當熊慙力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當熊”是一個源自《漢書》的典故,指女性臨危不懼、舍身護主的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1. 詞源與典故
    出自《漢書·外戚傳下·馮昭儀》:漢元帝建昭年間,皇帝觀看鬥獸時,熊逃出獸圈欲沖上殿。危急時刻,馮倢伃(昭儀)挺身擋在熊與皇帝之間,并解釋此舉是為阻止猛獸靠近禦座。她的勇敢舉動成為後世典範。

  2. 核心含義
    形容女性在危險面前表現出的無畏與忠勇,尤其強調以柔弱之軀對抗強敵的犧牲精神。如晉代潘嶽《西征賦》中“壯當熊之忠勇”,即用此典贊美女性的剛毅。

  3.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詩詞歌賦,常與“辭辇”(拒絕帝王恩寵以明志)并提,例如唐代許堯佐《柳氏傳》中“當熊辭辇之誠可繼”,體現對女性德行的雙重贊美。

  4. 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任何人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褒揚,但傳統上更側重女性角色,如明代高啟詩句“當熊慙力弱”,即借典故反襯自身愧意。

需注意:此詞屬于曆史典故,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作品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熊(dāng xióng)是一個成語,意指在危難時刻表現勇敢堅毅的人。它由“當”和“熊”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拆分部首為“⺘”和“火”,拆分筆畫為12畫。 來源: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史記·高祖本紀》:“高皇帝為劉季卿所圍,籌策北面,急應之,故得上手。高帝曰:‘乃丈夫也。’” 繁體:當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有時候“當”字也會寫作“铛”,所以成語“當熊”有時也會寫作“铛熊”。 例句:他在困境中展現出十分當熊的精神,成功克服了各種困難。 組詞:當仁不讓(指當下要盡到義務,不推責任),當務之急(指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當機立斷(指在關鍵時刻迅速做出決策)。 近義詞:當機立斷,當之無愧,勇往直前。 反義詞:膽小如鼠,畏首畏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