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荡逸的意思、荡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荡逸的解释

(1).同“ 荡佚 ”。 宋 苏轼 《神女庙》诗:“ 大江 从西来,上有千仞山。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明 夏允彝 《<陈李倡和集>序》:“ 陈子 之诗,荡逸明华,攄写雄质。”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有 尹文 者,色丰而妓,荡逸飞扬,顾盼自喜,颇超流辈。”

(2).毁坏散失。 明 李东阳 《族高祖希蘧先生墓表》:“厥居遗蹟荡逸,莫知所在。” 明 李东阳 《书<蒙泉翁类博稿>后》:“第宅为势家所夺,书册荡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荡逸”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分解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素释义

“荡”本义指水波摇动,《说文解字》释为“涤器也”,引申为放纵、无拘束;“逸”原指奔跑,《说文》载“失也,从辵兔”,后衍生出超脱、闲散之意。二字组合后,“荡逸”在古汉语中多表示行为或形态的恣意超脱状态。

二、文献用例

  1. 行为放纵义

    《后汉书·孔融传》有“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唐代李贤注引晋代孙盛语评其“荡逸简易,不循仪检”,此处“荡逸”指孔融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

  2. 形态飘逸义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五代画家石恪“性滑稽,有口辩,工画佛道人物,始师张南本,后笔墨纵逸,不专规矩”,其中“纵逸”与“荡逸”意近,均形容画风洒脱不拘。

三、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荡逸”列为“放荡不羁”的近义词,强调其含脱离常规、自由无束的语义特征。现代语境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性文本中。

参考来源:许慎《说文解字》、范晔《后汉书》、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荡逸”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使用场景

  1. 举止优雅、神态从容
    该释义多用于文学描述,由“荡”和“逸”组合而成:

    • “荡”指行动舒展、心情开朗;
    • “逸”指悠闲自在、不受拘束。
      合起来形容人的仪态轻盈自如,或自然景观、艺术作品的洒脱风格。例如描述女性、文人雅士的风度()。
  2. 毁坏散失
    此为更常见的释义,指事物遭到破坏或散失。例如古籍中:

    • 《晋书》提到“不欲使黎元而荡逸一人”,指避免百姓流离失所;
    • 苏轼《神女庙》诗中的“荡逸侵人寰”形容江水泛滥的破坏力()。

二、其他相关解释

三、古籍与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荡逸”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1. 形容人或事物优雅从容时,侧重美学意义;
  2. 表示破坏、散失时,多用于历史或自然现象的描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苏轼诗词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辞白鵊鸟彩色影片城谯簇新胆大心麤独脚鬼迩志丰中愤勇付推赋宪函使号然黑疸后坤槐火歡传餬料昏德蛟人假遭继承权解羽精富寄远愣冲冲粮糗林沼龙编鸾司逻巡庐岳霾风命世才模次沐澡逆族排年鹏鹪泼皮旗织枘凿射服省吃俭用声利世域首珰书禀四险讼理挺秆同群吞舟是漏瓦鬲乌纱巾箫笳下舍携翫斜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