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歌的意思、但歌的詳細解釋
但歌的解釋
漢 魏 時無伴奏歌曲名。《晉書·樂志下》:“但歌,四曲,出自 漢 世。無絃節,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 魏武帝 尤好之。時有 宋容華 者,清徹好聲,善唱此曲,當時之特妙。自 晉 以來不復傳,遂絶。”
詞語分解
- 但的解釋 但 à 隻,僅,隻是:但願如此。但凡(凡是,隻要是)。但分(隻要)。 不過,可是:工作雖辛苦,但沒有叫苦的。 徒然:“何但遠走,亡匿于幕北苦寒無水草之地為?”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歌的解釋 歌 ē 唱:歌唱。歌詠。歌頌。歌壇。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能唱的文詞:唱歌。歌譜。歌詞。歌訣。民歌。詩歌。歌行(妌 )(舊詩的一種體裁,音節、格律比較自由)。詩言志,歌詠言。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但歌”是漢魏時期的一種音樂形式,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1.基本定義
但歌是漢魏時期無伴奏的合唱歌曲,屬于相和歌的一種發展形式,以人聲為核心,強調唱和互動。其名稱中的“但”指“徒”(無伴奏),“歌”即演唱。
2.表演形式
- 結構特點:采用“一人領唱,三人應和”的表演方式(《晉書·樂志下》記載),不依賴樂器伴奏。
- 發展脈絡:由“徒歌”(無伴奏獨唱)演變而來,後發展為更複雜的相和曲,加入樂器伴奏。
3.曆史與傳承
- 起源與流行:盛行于漢代,曹操尤為喜愛,但到晉代逐漸失傳。
- 代表人物:如魏國宋容華,因嗓音清亮、擅長但歌而聞名。
4.文學與音樂價值
但歌作為早期聲樂藝術形式,體現了古代音樂從簡單到複雜的演變,其唱和模式對後世的相和歌、清商樂等有直接影響。
例句參考
- “但歌”在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曆史場景,如《晉書》記載其表演形式,現代造句如:“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但歌大風雲飛揚”(出自李白詩改編)。
注:部分網頁将“但歌”誤釋為成語(指“以歌頌為主的詩”),實為對詞源的混淆。建議結合《晉書》等史料理解其本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但歌》是一首遼闊而動人的詩歌,凝聚了深厚的情感和豐富的意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但”和“歌”,共有11個筆畫。
“但”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但」。古時的漢字寫法中,「但」字的上部分是象征植物的「艹」,下面則是象征耕地的「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穩定和甯靜的含義。
“歌”字在繁體字中寫作「歌」。它的古時寫法稍有不同,上部分是象征口的「口」,下面則是象征擊打的「更」。這種寫法傳遞出一種有節奏的、音樂性的意味,與歌曲的本質相呼應。
《但歌》的例句可能是:在靜谧的夜晚,他唱起了一首《但歌》,讓耳邊回蕩着美好的回憶。
關于組詞,可以有「但心」、「但見」、「但願」等。
與《但歌》近義的詞語有「凄美之歌」、「悲傷之曲」等,它們都表達了類似的情感和意境。
而與之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歡快之歌」、「喜悅之曲」等,它們傳達出截然不同的心情和态度。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