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負,擔負。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這每取經後不肯隨 三藏 ,肩擔着掃箒藤杖,簇捧着箇殺6*人和尚。”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薮》:“ 明首座 ,東南行腳僧也。有母八十餘,嘗肩擔而行。”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 蘇 字的不用中鋒,連真帶草,正合于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它也就肩擔了流行的命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肩擔漢語 快速查詢。
“肩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 dān(注音:ㄐㄧㄢ ㄉㄢ),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動詞:肩負,擔負
指承擔某種責任或任務。例如:
名詞:工具
指扁擔及兩頭盛物的籮筐,用于肩挑貨物。如漢典等詞典明确釋義為“肩挑貨物用的工具”。
權威來源(如、2)更側重其本義,而低權威網頁(如)可能對其比喻義進行引申。建議優先參考經典文獻和權威詞典釋義。
肩擔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iān dān,意為承擔責任、負重。
肩擔的部首為⺼(肉字旁),拆分後的筆畫為9畫。
肩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其中“肩”是指人體上的肩膀部分,而“擔”則表示承擔、承載之意。
在繁體字中,肩擔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肩擔」。
在古代,肩擔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差異。它的古體字形為「肩旦」,其中的“肩”字寫作「⺇」,表示人體的肩膀,而“旦”字寫作「旦」,表示背負、承擔的動作。
1. 作為班長,他肩擔着組織和管理的責任。
2. 他毅然決然地肩擔起家庭的經濟負擔。
- 肩膀
- 肩負
- 肩頭
- 承擔
- 擔子
- 負重
負責、擔當、承擔、背負
放棄、脫離、逃避、不負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