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謝表的意思、謝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謝表的解釋

舊時臣下感謝君主的奏章。《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後傳》:“後遜位,手書謝表,深陳德薄不足以奉宗廟,充小君之位。”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文書》:“帥、守、監司初到任,并陞除,或有宣賜,皆上四六句謝表。”《淵鑒類函》卷十七引 明 高道素 《上元賦》:“鹹進賀言,兼稱謝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謝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呈遞的正式文書,專用于答謝皇恩或回應诏令。其核心含義與文體特征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核心定義與文體功能

謝表屬古代上行公文“奏議文”的一種,特指臣僚接受皇帝賞賜、封贈或特殊恩典後,為表達感激之情而撰寫的正式文書。其功能兼具禮儀性與政治性:既體現臣子對君主的尊崇,亦通過規範文本強化君臣秩序。例如官員升遷後,須呈遞謝表以“謝主隆恩”,此為古代官僚制度的固定禮儀環節。

二、文體特征與曆史演變

  1. 格式規範

    謝表需嚴格遵循骈文體例,以四六句式為主,包含“臣某言”開篇、“頓首死罪”等謙辭,以及“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等固定結語,彰顯尊卑禮制。

  2. 内容要素

    需包含三部分:感恩緣由(如“伏蒙聖恩,特授臣某某職”)、自謙之詞(如“臣才疏學淺”)、效忠誓言(如“捐軀圖報”)。

  3. 曆史脈絡

    魏晉時期謝表逐漸定型,唐宋時成為科舉文範本。明代《文章辨體》将其列為獨立文體,清代《四庫全書》收錄名篇如蘇轼《謝賜對衣金帶馬表》。

三、文化意涵與經典例證

謝表承載着“君恩臣忠”的儒家倫理觀,如陸遊《謝緻仕表》中“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的表述,既符合禮制要求,亦暗含士大夫的政治理想。現存最完整的早期謝表為南朝鮑照《謝秣陵令表》,收錄于《鮑參軍集》,展現六朝骈文典麗風格。


參考資料

  1. 《中國古代公文選注》(中華書局)
  2. 《文心雕龍·奏啟篇》校釋本
  3. 《宋代官文書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四庫全書·集部》提要
  5. 《陸遊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謝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表達感謝或歉意的正式文書,屬于官方奏章的一種。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謝表是臣子為感謝君主恩典(如升遷、賞賜)而撰寫的奏章,需用四六骈文格式書寫。例如《東觀漢記》記載,鄧皇後遜位時曾手書謝表,自陳德行不足。

  2. 延伸用法
    在非嚴格語境下,謝表也可用于向尊長、上級等表達謝意或歉意,但主要仍屬官方文書範疇。

  3. 字詞解析

    • 謝:古漢語中兼具“感謝”“道歉”“辭讓”之意(如《廉頗蔺相如列傳》中“謝罪”)。
    • 表:特指上呈君主的奏章,區别于普通書信。
  4. 曆史演變
    宋代趙昇《朝野類要》記載,官員到任或升遷時需呈謝表,明代文獻中仍沿用此制。

現代關聯
如今“謝表”一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日常表達感謝更常用“感謝信”等現代形式。需注意古代謝表與現代感謝信的格式、用語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卧雪抱腰緑暴躁别筵炳炳不争大垂手達經旦夕彫顇抵诃東門惰傲耳言反生香非金屬礦床分扣伏轅告化子高體哥窯攻砭號坎黑角恒士畫井建義襟兒鯨吸寄系具發苴杖誇尚狼豪靈觀流行碌碌庸才慢騰騰木鍁鳥火牛衣泣蟠峙前排親長頃刻之間賞報上都射口嗜痂之癖事守侍飲時作嘶鹽挺腰子痛怛通香木托身危樓武裝工作隊邪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