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阙的意思、碑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阙的解釋

石碑和石阙。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 漢 末喪亂,山道不通此,舊有下階神殿。中世以來,歲書法族焉。 晉 魏 改有東西二廟,廟前有碑闕,壇場列柏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水出 無鹽城 東北五裡 阜山 下,西逕 無鹽縣 城北。水側有 東平憲王 倉 冢,碑闕存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碑阙是漢語中由“碑”與“阙”組合而成的複合詞,指代中國古代建築中具有紀念性和标志性功能的石刻建築物。從構詞角度分析,“碑”最初指豎立于地面、刻有文字或圖案的長方形石闆,常見于陵墓、祠堂或重要場所,用于記載曆史事件、頌揚功德;“阙”則特指古代宮殿、陵墓前對稱建造的台觀式建築,形似門樓而中空,兼具禮儀象征與空間界定作用。

二者結合形成的“碑阙”,在漢代至魏晉時期多用于帝王或貴族陵墓,兼具碑文記事與阙體儀衛功能。典型實例如四川雅安的高頤阙,其主體為雙阙結構,阙身鑲嵌碑刻銘文,既彰顯墓主身份,又通過文字傳遞曆史信息,體現了中國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為“碑和阙的并稱”,《中國建築史》進一步闡釋其文化内涵為“石質建築藝術與文獻載體的雙重價值統一”。現代考古發現表明,碑阙常以成對形式出現于神道兩側,材質以青石為主,雕刻技法涵蓋線刻、浮雕、透雕等多種形式,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碑阙”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語,指代古代建築中的兩種重要元素,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碑阙”由“碑”和“阙”組合而成:

二者結合後,泛指具有紀念意義的石碑與石質門阙建築。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該詞多見于北魏地理文獻《水經注》:

  1. 描述滱水流域的廟宇時提到:“廟前有碑阙,壇場列柏焉”。
  2. 記載汶水附近古迹時稱:“水側有東平憲王倉冢,碑阙存焉”。

這些記載表明,碑阙常作為古代祭祀、陵墓建築的組成部分,兼具實用與象征功能。


三、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宏偉壯麗的建築或景觀,例如山川、宮殿等。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見,更多保留其原始含義。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例,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考古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蹦套筆答秉辔逼阽避走察傳出女存儲單元大小戴颠頓獨生女方領圓冠飛衛諷告風癞鳳媒蜂屯螘聚富彊感喟革皮挂紅汩暗光燈觀音柳兼覆兼塗驕肥腳迹幾椟介爵靜外鸠民款浃虧殺攬辔才禮鬥列拜緑柯旁尊破聲倩筆钤印喬文假醋切憂青冢秋豫上下浮動殺一警百設舍氏號庶姜書録說道贖折停妻再娶尉鬥無情無義物外人五知脅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