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阙的意思、碑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阙的解釋

石碑和石阙。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 漢 末喪亂,山道不通此,舊有下階神殿。中世以來,歲書法族焉。 晉 魏 改有東西二廟,廟前有碑闕,壇場列柏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水出 無鹽城 東北五裡 阜山 下,西逕 無鹽縣 城北。水側有 東平憲王 倉 冢,碑闕存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碑阙”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語,指代古代建築中的兩種重要元素,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碑阙”由“碑”和“阙”組合而成:

二者結合後,泛指具有紀念意義的石碑與石質門阙建築。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該詞多見于北魏地理文獻《水經注》:

  1. 描述滱水流域的廟宇時提到:“廟前有碑阙,壇場列柏焉”。
  2. 記載汶水附近古迹時稱:“水側有東平憲王倉冢,碑阙存焉”。

這些記載表明,碑阙常作為古代祭祀、陵墓建築的組成部分,兼具實用與象征功能。


三、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宏偉壯麗的建築或景觀,例如山川、宮殿等。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見,更多保留其原始含義。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例,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阙,這個詞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碑和阙。碑指的是立于地面上的石碑,常用于紀念或記錄重要事件。阙指的是遺失或缺少的意思。因此,碑阙的意思是遺失的石碑或缺失的紀念碑。 根據部首分解,碑的部首是石,阙的部首是門。碑的筆畫數為石(5畫)+ 千(3畫)= 8畫,阙的筆畫數為門(3畫)+ 上(3畫)= 6畫。 碑阙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用來描述賈府中失去的文物。這個詞也是用來形容遺失或缺失的事物,尤其是重要的紀念碑或物品。 在繁體字中,碑阙的寫法是「碑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碑的形狀更像一個立起來的石碑,阙的形狀則像是一個大門。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座古墓中原本有一座碑阙,但在多年的歲月中已經遺失。”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碑文、石碑、紀念碑等。 與碑阙意思相近的詞有碑亭、碑坊,反義詞則是完整、完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