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的意思、達明的詳細解釋
達明的解釋
(1).闡發明白。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闇於昭昭者不足與達明,子之謂之。”
(2).到天亮。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從夜達明。”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中》:“今日暮夜可宿此,達明去也。”
(3).通達賢明。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上:“飛動微物,盡能顧惜身命,況于達明之士也。”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網絡擴展解釋
“達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闡發明白
指将道理或事物闡述清楚。例如《大人先生傳》中提到:“不通于自然者不足以言道,闇于昭昭者不足與達明”()。
- 到天亮
表示時間延續至天明,如漢蔡琰《胡笳十八拍》中“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從夜達明”()。
- 通達賢明
形容人豁達睿智,如南唐劉崇遠筆下“飛動微物,盡能顧惜身命,況于達明之士也”()。
二、用法與出處
- 古文應用
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如阮籍、蔡琰的著作,多用于表達哲理或時間概念()。
- 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人名,寓意“心胸開闊、智慧光明”,如“達”象征豁達與顯達,“明”代表光明與明智()。
三、例句參考
- “年輕人驚慌失措,言不達意,終究沒表達明白。”()
- 古語“今日暮夜可宿此,達明去也”中,“達明”指“到天亮”()。
“達明”兼具古典意蘊與現代人文内涵,需根據語境具體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明(Dá M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顯達而光明”的意思。它由“達”和“明”兩個字組成。
“達”字的部首是“辵”,筆畫數為8。它的拼音是“dá”,意為“達到、達成、通達”。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多種變體,如小篆、隸書等。
“明”字的部首是“日”,筆畫數為8。它的拼音是“míng”,意為“明亮、明顯、明白”。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有多種變體,如小篆、隸書等。
“達明”一詞的來源比較廣泛,既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聰明和光明正大,也可以用來指代事物的明确和顯露。它常常用來形容人品高尚、才華出衆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行動的明确、坦率和光明正大。
在繁體字中,“達明”可以寫作「達明」。
在古代字典中,有時也可以以「達」代替「達」,或以「明」的古體表示。
例句:
1. 他是一個達明之士,為人正直而聰慧。
2. 這個計劃的目标很達明,我們不會有任何迷惑。
組詞:目達明辯、明達正直、高材生達明
近義詞:光明磊落、聰明正直、明智明達
反義詞:昧着、糊裡糊塗、暗昧不明
以上就是關于“達明”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