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延的意思、遲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延的解釋

[delay;retard] 延遲,耽誤

在旅程中意外的遲延

詳細解釋

(1).拖延。 宋 蘇轼 《大雪乞省試展限并乞禦試不分初複考劄子》:“若慮放榜遲延,恐趁三月内不及,即乞省試添差小試官十人,卻促限五七日出榜。”《水浒傳》第二一回:“當行即行,今晚便可動身,切勿遲延自誤。”《再生緣》第二一回:“祇為此方非補藥,躊躇不決故遲延。” 冰心 《寄小讀者》七:“我隻能在晨間絕早,船面無人時,隨意寫幾個字,堆積至今,總不能整理,也不願草草整理,便遲延到了今日。”

(2).停留;耽擱。 宋 曾鞏 《郊祀慶成》詩:“暗藹如無間,遲延若可親。” 元 舒頔 《太常引》詞:“山色共承宣,君秩滿,我遲延。幾度醉花前,曾怪殺春山杜鵑。” 王西彥 《眷戀土地的人·獨行》:“他跨着快步,仿佛一遲延就會被禍害咬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遲延”是一個多場景使用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法律術語中的“遲延”
    在《民法典》等法律框架下,遲延特指合同履行中的違約行為,分為兩種:

    • 給付遲延:債務人未按約定時間履行義務(如逾期交貨、付款),需承擔繼續履行、賠償損失等責任。
    • 受領遲延: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或拖延接受履行(如不接收已送達貨物),債務人可提存标的物免除義務。
  2. 日常用語中的“遲延”
    泛指廣義的拖延或耽擱,例如:

    • 工程因天氣原因遲延竣工
    • 航班因機械故障遲延起飛
    • 個人事務因效率低下遲延處理
  3. 與“延遲”的細微區别
    兩者均含“推遲”之意,但“遲延”更強調主觀或被動因素導緻的滞後(如違約、不可抗力),多用于正式文書;“延遲”側重客觀時間後移(如技術調整),使用場景更廣泛。

若涉及法律糾紛中的遲延責任判定,建議咨詢專業律師或查閱具體合同條款。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延(chí yán)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用來形容行為或事件發生的時間晚于預期或預定的情況。下面是一些關于遲延的相關信息: 部首和筆畫: 遲延的整個字形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是辵(chuò),表示“走”的意思;右邊的部首是廴(yǐn),表示“耽擱”的意思。遲延的總筆畫數是17畫。 來源: 遲延是一個早期的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古代,人們用這個字來描述物事遲緩或拖延的情況。 繁體字: 遲延的繁體字形是遲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遲延的字形可能有些不同。按照《康熙字典》的記載,遲延的曾用字形為遲(e)綸(lun),其中的“延”字部分用了另外一個部首:“廴”改為“廾”。這種用法在古代使用較多。 例句: 1. 我們希望項目不要遲延,按計劃完成。 2. 他經常因為遲延而得罪别人。 組詞: 遲延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短語或合成詞,如遲延行為、遲延症、遲延工程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遲延的近義詞包括延遲、耽擱、拖延等;反義詞則有提前、及時、準時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