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腐胔。《淮南子·泰族訓》:“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決而高之,使得順勢而行,乘衰而流,雖有腐髊流漸,弗能污也。” 高誘 注:“腐髊,骨也。”
“腐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需與“腐胔”(fǔ zì,指腐爛屍骨)、“腐窳”(fǔ yǔ,指事物衰敗)等形近詞區分。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查字典來源)進一步驗證具體語境中的用法。
“腐髊”這個詞指的是屍體腐爛後骨骼殘存的狀态,形容屍體腐爛而萎縮。
“腐髊”由“⺼”(肉部)和“骨”(骨部)組成。
“腐”部分的筆畫為10畫,拆分部首為“⺼”。
“髊”部分的筆畫為14畫,拆分部首為“⺼”。
“腐髊”在《爾雅》中有記載,屬于古代漢字詞彙。
“腐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腐黴”。
在古代漢字中,“腐髊”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但目前我們所知的常見寫法為:腐髊。
1. 這具屍體已經腐髊多日,一股難聞的臭味彌漫在空氣中。
2. 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到處可見腐髊的骸骨。
腐朽、腐化、腐爛。
駿骨、朽骨。
生骨、新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