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未斷氣,沒死。《後漢書·來歙傳》:“ 蜀 人大懼,使刺客刺 歙 ,未殊,馳召 蓋延 。”
(2).無差異,相同。 唐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未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èi shū,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未斷氣,沒死
指人或生物尚未完全死亡,處于瀕死狀态。例如《後漢書·來歙傳》記載:“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此處描述刺客行刺後,來歙未立即死亡,仍能召喚援救。
無差異,相同
表示事物之間沒有明顯區别或特殊性。如唐代高適在《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中寫道:“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意指彼此情誼深厚,無需言語也能心意相通。
“未殊”既可指生理上的瀕死狀态,也可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無差别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與多義性。
未殊(wèi sh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未”和“殊”兩個字組成。下面将介紹其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未殊的部首是“殳”(shū),部外則是“未”。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未殊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據考證,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其中,“未”字源于象形,“殊”字由“彡”和“歹”組成,表示特殊之義。綜合起來,“未殊”意為未曾有過特殊之事。
在繁體字中,未殊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為“未殊”。
在古代,漢字有不同的書寫形式。未殊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難以确切考證。
1.他的成績未殊師生中最好的。
2.這個問題未殊其他問題,需要認真考慮。
未及、未來、未曾、殊榮、殊途、殊勳
特殊、異于常人、獨特、獨一無二
普通、常見、一般、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