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gnore] 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不重視或漠不關心
看看世界是這樣悲慘,看看祖國是這樣危急,難道你還能再冷眼旁觀,視若無睹地生活下去嗎?——《青春之歌》
看見了好像沒看見。形容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四:“為了保衛大 武漢 ,《新華日報》曾出過一整張的專刊,向當局開具詳細的條陳,有必要時并請調八路軍南下,然而當局卻充耳不聞,視若無睹。”
“視若無睹”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明明看到卻像沒看見一樣”,形容對事物漠不關心或故意忽略。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明明注意到某事物,卻故意裝作沒看見,表現出冷漠、不重視或不願理睬的态度。例如:“他對同事的困難視若無睹,從未伸出援手”。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例句拓展,可查閱《現代漢語詞典》或成語辭典。
《視若無睹》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對于重要事情毫不注意或漠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視(見、目)+ 若(女)+ 無(無、莫)+ 睹(目)。
來源:《禮記·禮運》:“宜視俗察情,無(無、莫)睹人之短。”意為應當審視世俗,觀察人們的情況,不要忽視别人的短處。
繁體:視若無睹。
古時候漢字寫法:視若無觌(睹),其中“觌”是古漢字,後來簡化為了“睹”,現在我們常用的是“睹”。
例句:他對這次會議的重要性毫不在意,完全視若無睹。
組詞:視而不見、視而不,聽而不聞、聽而不聞。
近義詞:熟視無睹、視而不見。
反義詞:引人注目、引人入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