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修築得很堅固的江河堤防。上可行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吾今去銅堤路迷,關山遠金壺水低。”
“銅堤”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銅堤(拼音:tóng dī)指修築得非常堅固的江河堤防,其堅固程度可支撐行人行走。該詞由“銅”(象征堅固的金屬)和“堤”(防洪建築物)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如銅般堅固的堤壩”。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戲曲家陳汝元的《金蓮記·重貶》,原文為:“吾今去銅堤路迷,關山遠金壺水低。”此處“銅堤”形容堤防堅固,同時暗喻路途艱險。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文學作品,可參考《金蓮記》原文或古籍注釋。
銅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銅和堤。
銅:金屬部首,共計14個筆畫。
堤:土字旁,共計11個筆畫。
銅堤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郭義之的《廣晦堂書目》中,意為用銅建造的水堤。
銅堤的繁體字為「銅堤」。
古代漢字寫法中,銅堤的銅字旁是由兩個「金」字旁表示;堤的土字旁中,上方為「廠」,下方為「土」。
1. 江邊的銅堤被雨水沖垮了。
2. 我們沿着銅堤散步,欣賞美麗的風景。
銅牆、銅礦、水堤、河堤。
水堤、河堤、溪堤。
堰塞、大堤、防洪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