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樂的意思、達樂的詳細解釋
達樂的解釋
(1).通曉樂理。《詩·周南·關雎序》“聲成文謂之音” 毛 傳“聲成文者,宮商上下相應” 唐 孔穎達 疏:“取彼歌謡,播為音樂,或辭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達樂者曉之。” 南唐 李煜 《昭惠周後诔》:“審音者仰止,達樂者興嗟。”
(2).天下通用的樂歌。 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風》、《雅》、《頌》謂之達樂,燕、享、祀謂之達禮。”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樂的解釋 樂 (樂) è 歡喜,快活:快樂。樂境。樂融融。樂不可支。其樂無窮。樂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使人快樂的事情:取樂。逗樂。 對某事甘心情願:樂此不
專業解析
“達樂”是一個相對少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典籍用法來理解:
-
字義解析:
- 達: 本義為暢通、到達,引申為通曉、明白、實現、表達等含義。
- 樂: 本義指音樂,引申為快樂、喜悅、安樂。
- 合義: “達樂”可以理解為:
- 通曉音樂: 指精通音律或音樂之道。
- 實現快樂/安樂: 指達到或實現了快樂、安樂的狀态或境界。
- 表達快樂: 指将内心的喜悅表達出來。
-
典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 《禮記·樂記》: “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後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僞。” 這段經典論述雖未直接使用“達樂”一詞,但深刻闡述了“樂”的本質與最高境界——與“德”相通、發自内心、和諧中正的快樂(安樂)。這為理解“達樂”中“樂”的深層含義(特别是“實現快樂/安樂”的層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背景。理解“樂”的這種崇高境界是理解“達樂”可能蘊含的“通達至樂”含義的關鍵。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該權威詞典收錄了“達樂”詞條,釋義為“通曉音樂”或“天下通用的樂歌”。這代表了現代詞典學對“達樂”最核心和明确的定義,側重于其“通曉音樂”的本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同樣收錄“達樂”,釋義為“通曉音樂”。這進一步印證了“通曉音樂”是“達樂”在古漢語中穩定且主要的含義。
“達樂”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其含義主要依據權威辭書和古典文獻:
- 主要含義:通曉音樂。這是最核心、最明确的釋義,指對音樂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引申/語境含義:
- 實現快樂/安樂: 指達到一種内心和諧、滿足的快樂狀态(此義需結合“樂”在儒家經典中的哲學内涵理解)。
- 表達快樂: 指将喜悅之情表現出來(此義相對少見)。
- 天下通用的樂歌: 這是《漢語大詞典》提供的另一古義,指通行天下的音樂。
在理解和運用“達樂”時,“通曉音樂”是其最基礎和權威的含義。其他含義(如實現快樂)需在特定語境或哲學讨論中謹慎使用,并最好有文獻依據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達樂”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
通曉樂理
指對音樂理論有深刻理解,能準确把握音律規律。
例證: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提到“唯達樂者曉之”,南唐李煜《昭惠周後诔》亦用“達樂者興嗟”形容精通音律之人。
-
天下通用的樂歌
特指古代《詩經》中《風》《雅》《頌》等具有廣泛傳播性的正統音樂形式。
學者姚華在《曲海一勺·明詩》中将《風》《雅》《頌》與“達禮”并列,強調其文化普適性。
補充說明
- 現代延伸:該詞偶見于人名,取“豁達樂觀”之意(如),但此用法非傳統詞義。
- 藥物名稱:需注意“達樂”也是降壓藥缬沙坦分散片的商品名,與本文義無關。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文學領域多指前兩種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侬白衣人抱璧保就玻璃春朝貢敕準踔厲奮發撮哄戴鵀單蹙登堂點頭之交疊字詩蔸子端量段落敦方餌松繁擾犯霜露凡心繁英風帆豐狐逢七俯矚購收锢閉故椟骨刻裹骽故作高深歡浃見氣結論計挂襟裾馬牛極浦客土蘭彈憐新厭舊麗黃緑營買放能始農穰破落戶仆廁俏冤家僧院燒煙煙神醉心往土埋半截妄境绾角兒挽捉物殷俗阜陷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