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再婚的婦女。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 白玉山 在漱口盂子裡洗着牙刷,一面問道:‘ 劉桂蘭 也算紅媒?算白媒吧?’ 白大嫂子 說:‘她到 老杜 家還沒上頭呀,咋算白媒?’”
“白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指再婚的婦女
該釋義源自周立波小說《暴風驟雨》中的對話,通過“紅媒”(初婚媒人)與“白媒”(再婚媒人)的對比,特指女性再婚時的媒人關系。例如小說中提到的:“劉桂蘭也算紅媒?算白媒吧?”(、3、5、6、8均支持此釋義)。
引申為“說空話、無實際行動的人”
作為成語使用時,“白媒”形容僅傳遞信息卻無實際貢獻的行為,類似“傳聲筒”。例如:“他總是說大話卻從不行動,真是個白媒”(、2提到此用法)。
若涉及文學分析(如《暴風驟雨》),優先采用“再婚婦女”釋義;若用于日常表達,需注意語境是否契合“空談”的比喻義。如需更詳細背景,可參考《暴風驟雨》原文或權威詞典。
白媒(bái méi)是一個被用來形容那些散布虛假信息、制造謠言或歪曲事實的媒體機構或個人的貶義詞彙。通常用來指代那些缺乏真實性、客觀性和專業性的媒體報道。
白媒的“白”字由“白”部和“白”字的本字組成,部首是白字的“白”部,意為白色的風格,筆畫為5畫。媒字由“廣”部和“攵”(shū)聲部組成,部首為廣字,意為廣泛,筆畫為4畫。
白媒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大陸的網絡語言中,是一種借用媒體的說法來形容那些歪曲事實或散布虛假信息的機構或個人的貶義用語。它的流行主要得益于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發展,使人們更容易獲取和傳播信息,同時也容易出現不實的信息。
繁體字“白媒”為“白媒”。
在古代漢字中,白媒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這家媒體是典型的白媒,他們總是故意誇大事實或者編造事實來吸引眼球。
2. 我們不能相信那些白媒,應該用更加客觀的眼光來看待新聞報道。
1. 謠言媒體
2. 假新聞
3. 不實媒體
4. 虛假報道
1. 不實媒體
2. 虛假媒體
3. 謠言媒體
1. 真實媒體
2. 可信媒體
3. 正确報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