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亮的丹砂。《莊子·盜跖》:“脣如激丹,齒如齊貝。” 成玄英 疏:“激,明也。”
“激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和用法:
本義:鮮亮的丹砂
該詞最早出自《莊子·盜跖》:“唇如激丹,齒如齊貝。”其中“激”意為明亮、鮮明,“丹”指丹砂(朱砂)。此句形容人的嘴唇像鮮紅的丹砂一樣紅潤,常被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容貌的描寫。例如《莊子》中的盜跖被描述為“面目有光,唇如激丹”。
衍生義:激勵他人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激丹”被引申為成語,表示“激勵他人勤奮努力”,将“激”解釋為激勵,“丹”比喻寶貴的精神力量。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古籍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現代引申或誤用。
使用建議:
《激丹》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燃燒時的熾熱火焰。
《激丹》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水”(氵),右邊的部首是“丹”(丶)。根據漢字的字形結構,可以拆分為3個筆畫,其中“水”部分為2個筆畫,而“丹”部分為1個筆畫。
《激丹》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文獻,主要出現在詩詞中,用來形容燃燒時的熾熱火焰。它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頻率較低,但在描述火焰的時候往往能夠起到形象生動的作用。
《激丹》的繁體字為《激丹》。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激丹》的古代寫法為「激燄」,其中「燄」是「火焰」的古字形,表示火勢旺盛。
1. 舞台上的火焰騰騰,猶如激丹般灼熱奪目。
2. 染工用鐵鉗夾住精紗,放進烈火中,瞬間就能看到激丹般的火光。
1. 激烈:形容動作、行為等強烈、激動。
2. 丹火:形容火焰旺盛、通紅。
3. 激動:形容情緒激發、非常興奮。
1. 熊熊:形容火焰旺盛、燃燒猛烈。
2. 熾熱:形容火焰高溫、熱度極大。
1. 暗淡:與火焰相反,指光線不亮、昏暗。
2. 熄滅:與燃燒相反,指火焰熄滅、火源被撲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