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歲的意思、送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歲的解釋

謂辭别舊歲。 宋 陳師道 《湖上晚歸寄詩友》詩之三:“殘年憎送歲,病眼卻逢春。”參見“ 送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送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節令文化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年終歲末的辭舊迎新行為。以下從不同維度解析該詞内涵:

一、詞義解析 《漢語大詞典》将“送歲”定義為“年終時節的告别儀式”,包含兩層語義:一為時間節點的跨越,特指農曆年末;二為儀式性活動,體現對時序更替的重視。該詞常見于描述除夕守歲、祭祖祈福等傳統民俗,如宋代呂原明《歲時雜記》載:“京師人家除夕夜,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亦曰送歲。”

二、語源考據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庾信《歲晚賦》中“爆竹聲催殘臘盡,梅花香送舊年歸”已隱含“送歲”之意。至唐宋時期逐漸定型為固定詞彙,蘇轼《守歲》詩“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即以蛇蛻喻歲末更替,暗合“送歲”的時間流逝感。

三、文化關聯 從民俗學視角看,“送歲”承載着農耕文明的時間觀。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北方地區有“送歲焚楮”之俗,通過焚燒紙錢表達對自然時序的敬畏。此類活動常與“迎春”“納福”形成對仗,構成完整的歲時循環認知體系。

四、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送歲”的使用場景有所擴展。除傳統節慶外,亦可用于文學創作或口語表達,喻指對過往階段的總結與告别,如“送歲茶會”“送歲詩刊”等衍生用法,體現出詞彙在時代語境中的適應性。

網絡擴展解釋

“送歲”是漢語中的一個文學性表達,主要含義為辭别舊歲,常見于古代詩詞中,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送歲”字面指“送走舊年”,即告别過去的一年,迎接新歲。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或新舊交替的儀式感。例如宋代陳師道詩:“殘年憎送歲,病眼卻逢春”()。

  2. 文學用法
    在詩詞中常與自然景象、人生境遇結合,如楊萬裡寫“霜晴三日不勝佳,忽作陰霖送歲華”,陸遊亦用“四十餘番送歲回”抒發年華老去的怅然()。


相關辨析


使用語境

該詞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引用古詩文時。如需描述現代除夕習俗,建議使用“守歲”“跨年”等更通用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擺款兒百六報德寶苗便習並膀賓滅博物館谄敬承露楚夢雲雨錯置瘨痫電照風行反宗奉表風製奮然福壽蓋娅狗年懷疑黃霧徽織潐潐醮醴解人頤鏡花緣疾痛慘怛九鎖肌質考秩可蘭經控扼苦海無涯萊氏略奪寮列栎材門中人勉彊木禺青春客七條絲髯鬣柔革善通神飛神靈社壇射葉授指瑣絮天行證候銅面具圖書館外朗五室小時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