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困踬的意思、困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困踬的解釋

受挫,颠沛窘迫。 晉 锺會 《檄蜀文》:“困躓 冀 徐 之郊,制命 紹 布 之手。”《舊唐書·文苑傳下·蕭穎士》:“﹝ 蕭穎士 ﹞終以誕傲褊忿,困躓而卒。” 清 顧炎武 《顧與治詩序》:“晚值喪亂,獨身無子,迫於賦役,困躓以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困踬”(kùn zhì)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受挫、颠沛窘迫的境遇,常用于描述人在生活或事業中遭遇挫折、困頓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由“困”(艱難、窘迫)和“踬”(絆倒、受阻)組合而成,引申為因受挫而陷入困境,或人生路途的颠沛流離。
    • 近義詞:困頓、困厄、潦倒。
    • 反義詞:順遂、通達、顯達。
  2. 出處與例句

    • 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三國志·魏書·鐘會傳》:“益州先生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此處描述英雄人物在征戰中遭遇挫折。
    • 王安石在《祭歐陽文忠公文》中寫道:“雖迍邅困踬,竄斥流離,而終不可掩。”強調歐陽修雖曆經磨難仍未被埋沒。
  3. 現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逆境中的窘迫狀态,如事業失敗、生活艱難等。例如:“他早年困踬,中年方得機遇。”
    • 注意與“困踣”(kùn bó)區分:後者側重物質匮乏導緻的困頓(如饑寒交迫),而“困踬”更強調受挫和人生起伏。

該詞承載着對人生起伏的感慨,既有文學性又具現實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與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困踬

困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囗和足。囗是表示圍住、封閉的意思,足是表示腳步的意思。在筆畫上,困踬有17畫,其中囗占4畫,足占13畫。

困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困踬的古代寫法是「困㒼」,其中困表示被困住、陷入困境的意思,而㒼則表示行走、奔跑。這個古代寫法更直接地表達了困踬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困踬的寫法保持不變。所以無論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困踬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以下是困踬的使用例句:

1. 他遇到了一些困踬,但最後成功地克服了。

2.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踬,我們需要有勇氣和智慧來面對。

困踬組詞:困厄、困頓、困境、困苦、困惑等。

困踬的近義詞包括:困擾、困惑、困窘、困頓等。

困踬的反義詞為:順利、暢通、如魚得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