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粗的意思、麤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粗的解釋

亦作“ 麤觕 ”。亦作“麄觕”。粗略,粗糙。《管子·水地》:“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粗也,察於微眇。”《公羊傳·隱公元年》“所傳聞異事” 漢 何休 注:“於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麄觕,故内其國而外諸夏。”《漢書·藝文志》:“ 漢 有 唐 都,庶得麤觕。” 顔師古 注:“觕,粗略也。” 章炳麟 《文學說例》:“予向作《正名略例》,嘗道其麤觕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粗是漢語中一組具有曆史演變關系的異體字,其核心含義均指向“不精細”的語義場。根據《漢語大字典》記載,“麤”為“粗”的異體字,二者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實施後統規範為“粗”。以下從字形演變、本義解析、引申義項三個維度闡釋:

一、字形本義

  1. 麤(cū):甲骨文作三鹿相疊之形,《說文解字》釋為“行超遠也”,本指鹿群疾馳揚塵之态(漢典網《說文解字注》)。此象形造字法通過鹿蹄踏地激起的粗粝塵土,引申出粗糙義。
  2. 粗(cū):篆文從米且聲,《說文解字》訓“疏也”,本指未經精篩的糙米顆粒(國學大師《說文解字》)。形聲結構直接關聯糧食加工精度。

二、義項演變

  1. 物質層面:均指質地不細緻。《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麤糲”指糙米,《禮記·王制》“其器高以粗”謂陶器質地粗陋(十三經注疏本)。
  2. 行為層面:表草率不精。《戰國策·趙策》“麤計之”謂粗略謀劃,《禮記·月令》“其器疏以達”鄭玄注“粗,猶疏也”。
  3. 品性層面:喻人魯莽粗野。《荀子·正名》“麤布之衣”楊倞注“麤,猶粗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粗魯”“粗俗”等派生詞。

三、現代規範 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确認“粗”為規範字,“麤”歸入三級字表僅用于古籍、書法等特殊語境(中國政府網《通用規範漢字表》)。二字在“粗糙”“粗疏”等現代詞彙中實現語義合并。

網絡擴展解釋

“麤粗”是古漢語中的異體字組合,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二者均指「糙米」,如《說文解字》載“粗,疏也”,段玉裁注疏中明确“麤即粗”,表明兩字互通。例如《左傳》中“糧則無矣,麤則有之”,即以“麤”代指粗糧。

  2. 引申含義
    引申為粗略、不精細,如《管子·水地》用“麤粗”描述事物表面的粗糙特性;《莊子》則以“物之粗”指代可被語言描述的淺顯現象,與“物之精”(深層本質)相對。

  3. 哲學與文獻用例
    在古籍中常體現為:

    • 宏觀概念:如《公羊傳》何休注“用心尚麄觕”,指治國策略的粗略階段;
    • 數學概念:指通過物體中心的直線長度(如圓柱體直徑)。

注意事項:現代漢語中“麤”已極少使用,多被“粗”替代。閱讀古籍時需注意此類異體字現象,避免混淆。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注》《十三經注疏》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的美敦書礙挽備言比納炳晔草舍超除蹅踏丞輔掣挈耽道大秦砥砺廉隅丁督護歌短撅撅二司而外燔燒富冶高級小學格登隔開卦賣貫鬥才孤蔽孤犢果直號服和市互動交和擊楫斤然峻絶居之不疑連鄣鯉對美滋滋棉織品默仙目授囓食擰扯飄零書劍秋罷企足矯首鵲石讪牙閑嗑失腳壽潛耍心眼兒蜀川書鎮松姿柳态蘇州彈詞填陷統考無敵于天下下巴颏兒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