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秋季莊稼無收。《漢書·元帝紀》:“是月雨雪,隕霜傷麥稼,秋罷。” 顔師古 注:“雲秋罷者,言至秋時,無所收也。”
(2).秋收完畢。 宋 呂本中 《試院中作》詩:“田疇望家遠,日月已秋罷。”
“秋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秋季莊稼無收成
指因自然災害(如霜凍、雨雪)導緻秋季農作物歉收。例如《漢書·元帝紀》記載:“是月雨雪,隕霜傷麥稼,秋罷”,顔師古注:“雲秋罷者,言至秋時,無所收也”。
秋收完畢
表示秋季農事活動結束,作物已收割完成。宋代呂本中《試院中作》詩雲:“田疇望家遠,日月已秋罷”,即描述秋收結束的場景。
部分資料提到,“秋罷”可隱喻事情終結或人員離職退休,如“某事秋罷”或“某人秋罷”。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更多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書》或宋代詩詞等古籍文獻。
秋罷這個詞是形容秋季結束、秋天結束的意思。它由“秋”和“罷”兩個字組成。
“秋”字是由禾字頭和火底部組成,共有9個筆畫。禾字頭代表莊稼,火底部代表收割、焚燒。它的部首是禾,拆分後為禾火,表示收割莊稼。
“罷”字是由缶字頭和罒部組成,共有9個筆畫。缶字頭代表酒器,罒部代表罩子。它的部首是缶,拆分後為缶罒,表示酒器的罩子,引申為停止、結束。
“秋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如《古詩十九首》中的“秋罷斯砧”的詩句,意思是秋天收割完畢,砧闆停止使用。
在繁體字中,“秋罷”可以寫作“秋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秋罷”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來說,其形狀較為接近現代漢字的書寫形式。
1. 秋罷了,田野間稻谷已經全部收割完了。
2. 那片樹林裡秋罷的葉子正一片片飄落。
3. 秋罷了,天氣變得越來越涼爽。
秋天、秋季、罷工、罷課、結束
收束、終止、終結、完結
開始、啟動、開展、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