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粗的意思、麤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粗的解释

亦作“ 麤觕 ”。亦作“麄觕”。粗略,粗糙。《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粗也,察於微眇。”《公羊传·隐公元年》“所传闻异事” 汉 何休 注:“於所传闻之世,见治起於衰乱之中,用心尚麄觕,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汉书·艺文志》:“ 汉 有 唐 都,庶得麤觕。” 颜师古 注:“觕,粗略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予向作《正名略例》,尝道其麤觕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粗是汉语中一组具有历史演变关系的异体字,其核心含义均指向“不精细”的语义场。根据《汉语大字典》记载,“麤”为“粗”的异体字,二者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实施后统规范为“粗”。以下从字形演变、本义解析、引申义项三个维度阐释:

一、字形本义

  1. 麤(cū):甲骨文作三鹿相叠之形,《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本指鹿群疾驰扬尘之态(汉典网《说文解字注》)。此象形造字法通过鹿蹄踏地激起的粗粝尘土,引申出粗糙义。
  2. 粗(cū):篆文从米且声,《说文解字》训“疏也”,本指未经精筛的糙米颗粒(国学大师《说文解字》)。形声结构直接关联粮食加工精度。

二、义项演变

  1. 物质层面:均指质地不细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麤糲”指糙米,《礼记·王制》“其器高以粗”谓陶器质地粗陋(十三经注疏本)。
  2. 行为层面:表草率不精。《战国策·赵策》“麤计之”谓粗略谋划,《礼记·月令》“其器疏以达”郑玄注“粗,犹疏也”。
  3. 品性层面:喻人鲁莽粗野。《荀子·正名》“麤布之衣”杨倞注“麤,犹粗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粗鲁”“粗俗”等派生词。

三、现代规范 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粗”为规范字,“麤”归入三级字表仅用于古籍、书法等特殊语境(中国政府网《通用规范汉字表》)。二字在“粗糙”“粗疏”等现代词汇中实现语义合并。

网络扩展解释

“麤粗”是古汉语中的异体字组合,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二者均指「糙米」,如《说文解字》载“粗,疏也”,段玉裁注疏中明确“麤即粗”,表明两字互通。例如《左传》中“粮则无矣,麤则有之”,即以“麤”代指粗粮。

  2. 引申含义
    引申为粗略、不精细,如《管子·水地》用“麤粗”描述事物表面的粗糙特性;《庄子》则以“物之粗”指代可被语言描述的浅显现象,与“物之精”(深层本质)相对。

  3. 哲学与文献用例
    在古籍中常体现为:

    • 宏观概念:如《公羊传》何休注“用心尚麄觕”,指治国策略的粗略阶段;
    • 数学概念:指通过物体中心的直线长度(如圆柱体直径)。

注意事项:现代汉语中“麤”已极少使用,多被“粗”替代。阅读古籍时需注意此类异体字现象,避免混淆。如需深入考证,建议查阅《说文解字注》《十三经注疏》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襃赠八衢财布车右出游挡死牌砥砺廉隅东床娇客飞砂转石飞舞櫜甲束兵给足画目魂飞目断谏士解兵积讹成蠹急风骤雨寖怠警迈纪实空蒙拉丁字母表良丁练覈料得临风露网车旅抱闾井面如傅粉渺无音讯密附怒生怕羞鹏擒泼家私铺文窃窃私议青玉竿秦山核电站人生如朝露撒开沙狐山河易改,本性难移省躬生生不已枢曹属虑说白道緑思人树私衣伺应讼诉送閲遂路忘八旦文鳐相如渴相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