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秦的意思、大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秦的解釋

古國名。又名 犁靬 、 海西 。古代 中國 史書對 羅馬帝國 的稱呼。 漢和帝 永元 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護 班超 遣 甘英 使 大秦 ,至 條支 ,臨海而回。 桓帝 延熹 九年(公元166年) 大秦 皇帝 安敦 遣使來 中國 。公元395年 羅馬帝國 分裂後,以 大秦 稱 東羅馬帝國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 大秦國 ﹞以在海西,亦曰 海西國 ……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 大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秦”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對羅馬帝國(尤其是東羅馬帝國)的稱呼,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指代羅馬帝國

  1. 地理與曆史背景
    “大秦”最早見于漢代史書,主要指羅馬帝國,因其位于漢朝西域以西的遙遠地域,也被稱為“犁靬”“海西國”。東漢時期,班超曾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但因海域阻隔未達目的地;公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即馬可·奧勒留)派使臣抵達漢朝,标志兩國正式交往。

  2. 文化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大秦”常象征珍稀與遙遠。例如漢代樂府詩《羽林郎》提到“耳後大秦珠”,借羅馬珠寶體現奢華意象。

  3. 後續演變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大秦”一詞逐漸專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二、其他曆史語境中的含義

  1. 指代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後秦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大秦”偶爾作為前秦(351-394年)、後秦(384-417年)的代稱,但此用法較少見。

  2. 與秦朝的關聯
    部分文獻(如《大秦帝國》)用“大秦”指代秦朝,強調其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曆史地位,但此屬現代語境下的引申,非古代原義。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曆史事件或文化影響,可參考《後漢書·西域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秦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的一個國家,也被稱為“大秦帝國”。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秦可以拆分為“大”和“秦”兩個字。其中,“大”的部首是大字頭并且有三畫,“秦”的部首是禾字旁并且有八畫。 來源: - 大秦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曆史記錄和文獻。在中國古代,秦朝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并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因此,“大秦”用來指代秦朝的國家。 繁體: - 在繁體字中,“大”和“秦”字的形态基本保持一緻,隻是筆畫稍有不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大”和“秦”字的形狀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整體來說,它們的基本結構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例句: - “大秦帝國在中國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古人常用‘大秦’來形容強大和雄偉。” 組詞: - 大秦帝國、大秦王朝、大秦文化等。 近義詞: - 秦國、秦朝。 反義詞: - 小秦、小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