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見的意思、聞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見的解釋

(1).聽到和看見。《戰國策·秦策二》:“羣臣聞見者畢賀, 陳軫 後見,獨不賀。”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黃法師醮》:“自寝至覺僅數刻,而所經歷聞見,連日言之不能盡。”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這一定是原已在别處見過,或聽過的,既經先已聞見,就可知此等字别處已有,何必《文選》?”

(2).所聞所見;知識。《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小生寡昧,願先生賜言以廣聞見,然豐所敢望。” 明 李贽 《賈誼》:“立論則不免攙雜别項經史聞見,反成穢物矣。”

(3).嗅到。 冰心 《晚晴集·空巢》:“你又偷偷抽煙了!媽媽和姥姥在廚房裡都聞見煙味了。” 楊朔 《海市》:“涼風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該聞見野菊花那股極濃極濃的藥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聞見”的漢語詞典釋義

“聞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動詞和名詞兩類用法:


一、動詞用法

  1. 聽到和看見

    指通過聽覺與視覺感知外界信息。

    例:

    《論衡·藝增》:“聞見增其語。” (指聽聞與目睹之事被誇大描述)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特指嗅覺感知(方言或古語)

    在部分方言或古漢語中,“聞”可單獨表“嗅”,但“聞見”極少用于此義。現代漢語中“聞到”更常用。


二、名詞用法

  1. 指所見所聞的知識

    泛指通過感官或經曆獲取的認知與經驗。

    例:

    《荀子·儒效》:“聞見雜博。” (指知識廣博但龐雜)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

  2. 引申為名聲、聲望

    指個人或事物的社會影響力。

    例:

    《後漢書·劉般傳》:“名聞見於州郡。”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三、特殊用法辨析


四、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聞見”多被“聽見”“看見”“聞到”等替代,僅保留于特定成語(如“博聞強識”)或書面語。需注意語境,避免歧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聞見”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現代漢語中的常見用法

  1. 字面組合義
    “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嗅覺(如“聞到氣味”),而“見”表示視覺(如“看見事物”)。組合使用時,字面上可理解為「通過嗅覺和視覺同時感知」,例如:“走進花園,聞見花香,又見蝴蝶飛舞”。

  2. 實際語言習慣中的側重
    在口語和書面語中,“聞見”更常單指嗅覺感知,相當于“聞到”。例如:“我聞見廚房飄來焦糊味”()。這種用法在北方方言中尤為普遍。

二、方言與古漢語中的特殊含義

  1. 方言中的聽覺義
    部分方言(如山西、陝西等地)中,“聞見”可表示“聽見”,例如:“你聞見隔壁在說啥沒?”()。這種現象源于古漢語中“聞”兼有聽覺義的遺留。

  2. 文言文中的雙感知表達
    古代文獻中,“聞見”可并列表示「聽聞和目睹」,如《論語》中“多聞見而識之”強調廣泛獲取信息()。

三、使用建議

注:以上分析基于語言學常識及漢語演變規律。如需更具體例證,建議查閱《現代漢語詞典》或方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晦筆幹差可長茲充氣楚棰稻谷達意點存颠冥貂珥高比怪恚過頭鼓噪而進焊栅鴻案相莊鴻業遠圖糇粻恢恢剪獲介鱗禁當井蛙金粟箋緊自集愆冊倦路寬謹雷丸靈湖迷鄉魔瘴木沉産子慕膻倪子排灌辟道鋪放錢平情語耆英缺壺歌上竿掇梯上列燒丹鍊汞折慢幢升俪生卒石器庶明損穢台覽屠刳托肺附刓缪廂軍陷坑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