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馬紮 ”。
“馬紮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一種便攜式小型坐具,通常由交叉的木腿或竹腿支撐,上面繃有帆布、麻繩或軟墊,可折疊便于攜帶。該詞常見于方言中,與“馬紮”為同義詞。
2. 結構與功能特點
3. 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在特定語境中,“馬紮子”被賦予比喻意義:
4. 使用場景示例
提示:不同方言區對“馬紮子”的具體描述可能略有差異,但核心含義一緻。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溯源,可參考、4、6等來源。
馬紮子是指一種傳統的坐具,通常由木料或竹子制成,座位上鋪着席子或墊子。它在中國民間廣泛使用,特别是在農村地區。
馬紮子的拆分部首為馬和扌,馬扌都是常用的漢字部首。其中“馬”的筆畫數為3,而“扌”的筆畫數為3。
“馬紮子”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其使用曆史悠久。有些文獻認為馬紮子起源于古代的坐具,如土司座車等。
在繁體字中,“馬紮子”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依然是「馬紮子」。
根據古代的字典和文獻記載,古時候對于馬紮子并沒有具體的寫法。因為在古代文獻中,對于一些農村生活用品往往并沒有詳細的記錄。
1. 她坐在馬紮子上,專注地織着毛線。
2. 在田間幹活後,農民們聚在一起,坐在馬紮子上休息。
1. 馬蹄:馬蹄是指馬的腳部。
2. 扌拍:扌拍是拍打的意思。
1. 凳子:凳子是另一種用于坐的家具,與馬紮子在功能上類似。
2. 椅子:椅子也是一種常見的坐具,與馬紮子不同的是,椅子通常有靠背。
1. 桌子:桌子是用于放置物品的家具,與馬紮子在功能上相反。
2. 床:床是用于睡覺休息的家具,與馬紮子的用途完全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