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祠堂的意思、祠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祠堂的解釋

[ancestral temple;memorial temple] 舊時祭祀祖宗或賢人的廳堂

詳細解釋

(1).舊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漢書·循吏傳·文翁》:“ 文翁 終於 蜀 ,吏民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絶。” 唐 杜甫 《蜀相》詩:“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 外柏森森。”此謂祀先賢之廟堂。 宋 司馬光 《文潞公家廟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師皆有廟……﹝ 秦 ﹞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 漢 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此謂祀祖宗之廟堂。

(2).後世宗族宗祠亦通稱祠堂。《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 臧三爺 的廪,是少爺替他補,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爺蓋,眼見得學院不日來考,又要尋少爺修理考棚。”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本地大建築在城外計三十來處,除了廟宇就是會館和祠堂。” 冰心 《六一姊》:“從我們樓上可以望見 曲 家門口和祠堂前兩對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祠堂是漢民族傳統建築中用于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與社會功能。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演變、功能特征及建築形制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祠堂指“同族子孫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建築物”【1】。其核心含義包含兩點:

  1. 祭祀對象:以血緣為紐帶的祖先或德高望重的曆史人物(如忠臣、名士);
  2. 空間屬性:具備特定禮儀功能的建築實體,常見于宗族聚居地或紀念性場所【2】。

二、曆史演變溯源

祠堂制度源于周代宗廟制,漢代稱“墓祠”,宋代朱熹《家禮》确立宗祠規制後,明清時期形成“庶人祭于寝,士大夫祭于廟”的等級分化【3】。至清代,民間祠堂已突破禮制限制,成為維系宗法制度的核心載體【4】。

三、社會文化功能

  1. 祭祀儀典

    每年舉行春祭(清明)、秋祭(中元),通過奠帛、獻爵、讀祝等儀式強化家族認同【5】。

  2. 族權象征

    祠堂内設族譜、族規,兼具處理族務、執行家法、議事決策等功能,如《福州三坊七巷林氏宗祠》記載清代宗族在此調解糾紛【6】。

  3. 教育傳承

    多數祠堂附設私塾,如安徽宏村“南湖書院”原為汪氏宗祠書院,承載文化傳播職能【7】。

四、建築形制特征

典型祠堂布局遵循“軸線對稱,前堂後寝”原則:


權威參考資料

【1】《漢語大詞典》(第7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頁5123.

【2】《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頁209.

【3】常建華《明代宗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馮爾康《中國古代宗族制度》,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年.

【5】《中國民俗大系·祭祀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

【6】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州古厝》,福建地圖出版社,2006年.

【7】安徽文化廳《徽州古建築》,黃山書社,2008年.

【8】樓慶西《中國古建築二十講》,三聯書店,2001年.

【9】黃文寬《嶺南建築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

【10】朱啟钤《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祠廟專刊》,1935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祠堂”是中國傳統社會中用于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場所,同時承載着家族事務管理、文化傳承等重要功能。以下從定義、曆史演變、功能及文化意義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内涵

“祠堂”又稱宗祠、家廟、祖祠,源自“祠”的祭祀本義,是存放祖先神主牌位、舉行祭祖儀式的廳堂。其核心功能包括:

  1. 祭祀祖先:供奉家族曆代先輩的牌位,通過祭奠維系血緣紐帶(如、5所述)。
  2. 家族事務中心:處理族規執行、重大事件商議(如分家、婚喪儀式)等()。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周代已有宗廟制度,但僅限天子專有,士大夫不得建廟。
  2. 民間化進程:
    • 宋代:朱熹倡導家族建祠,允許平民供奉高、曾、祖、父四代祖先。
    • 明清鼎盛:祠堂廣泛普及,成為平民家族的核心場所。
    • 現代意義:部分祠堂作為文化遺産保留,延續宗族文化。

三、類型與結構

  1. 官祠與民祠:
    • 官祠:祭祀帝王将相或先賢(如文廟),具國家紀念屬性。
    • 民祠: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分總祠(全族共祭)、支祠(分支家族)等。
  2. 建築特征:多含主殿(供奉牌位)、廂房(議事)、戲台(慶典)等空間。

四、文化與社會意義

  1. 宗族凝聚力:通過祭祀強化家族認同,維系倫理秩序。
  2. 曆史載體:祠堂建築、族譜、祭祀禮儀共同構成家族曆史記憶。
  3. 社會治理:古代祠堂兼具“民間法庭”功能,通過族規調解糾紛。

示例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祠堂案例或地域文化差異,可查閱來源網頁的詳細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不磨白頭相守比比劃劃布衣之交逞筆乘理觸逆春畲打呃大耗二拍分毫無爽府經曆符録甘果高眄亘帶吼疾禍福同門驚心破膽襟紉金山疾言怒色濟赈具結駿犇炕陽懇苦庫儲琅邪老世龍草落木蛖蝼門塾内兄破傷風謙虛輕隽遒婉屈臨覰探肉裡眼受服瘦骨伶仃庶姬松花黃貼譜吞符翕景違戾誣谄五古五位百法遐徼消蕩骁骁枭磔屣步稀稠吸溜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