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松花黃的意思、松花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松花黃的解釋

(1).松樹花粉。 宋 林洪 《山家清供·松花餅》:“春末,取松花黃和煉熟蜜勻,作如古龍涎餅狀,不惟香味清甘,亦能壯顔益志。”

(2).指嫩黃色。 魯迅 《呐喊·鴨的喜劇》:“小鴨也誠然是可愛,遍身松花黃,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松花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松樹花粉
    松花黃最初指松科植物(如馬尾松)的花粉,呈淡黃色細粉末狀,質地輕盈。古代常将其用于食品或藥材,如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記載的“松花餅”,即以松花粉與蜂蜜混合制成,兼具香味與養生功效。

  2. 形容嫩黃色
    該詞也用于描述類似松花粉的淺黃色調,強調顔色清透柔和。例如魯迅在《鴨的喜劇》中描寫小鴨“遍身松花黃”,即指其羽毛呈現嫩黃且鮮亮的色澤。

二、延伸與背景

“松花黃”兼具實物與色彩的雙重含義,既承載古代生活智慧(如松花粉入膳),又成為中國傳統色系中富有詩意的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松花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松花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松樹上的黃色花朵。它用來形容秋天松樹上的黃色花朵盛開的景象,給人以溫馨、甯靜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松花黃》這個詞包含3個字,分别是“松”,“花”,“黃”。其中,“松”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7;“花”的部首是艹,總筆畫數為9;“黃”的部首是黃,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松花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元代傅玄的《墨池記》中,原文是:“正月十三日,燕山之松,蒼蒼然如花,焉有所照者,如黃焉。”意思是說正月的十三日,燕山的松樹像花一樣蒼蒼翠綠,但并沒有什麼光亮照射,反而顯得黃色。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引用,并流傳至今。

繁體

《松花黃》的繁體字是「鬆花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有些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就如《松花黃》中的字,古時候的寫法是「松花黃」。

例句

他站在山坡上,遙望遠處的松樹,松花黃在秋風中搖曳着。

組詞

松林、花朵、黃昏、松柏、松樹

近義詞

松柏翠綠、松花綠

反義詞

松木黑森、松葉枯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