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服的意思、受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服的解釋

(1).謂受爵祿與服飾之賞。《易·訟》:“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孔穎達 疏:“以其因訟得勝,受此錫服。”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詩:“論功慙八柱,受服欲三褫。”參閱 李鏡池 《周易通義》

(2).接受歸順。《左傳·昭公七年》:“ 公孫晳 曰:‘受服而退,俟釁而動,可也。’”

(3).降服。《國語·吳語》:“今天降衷於 吳 , 齊 師受服。”

(4).猶持服。謂穿喪服,守孝。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殇服》:“大功小功既葬以後,有受服,殤服無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受服”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1. 受爵祿與服飾之賞
    指因功勳或訴訟獲勝而接受封賞,常見于古代典籍。如《周易·訟卦》提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指通過訴訟獲得賞賜但不受敬重。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詩句“論功慚八柱,受服欲三褫”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2. 接受歸順或降服
    多用于政治、軍事場景。如《左傳·昭公七年》記載“受服而退,俟釁而動”,指接受對方歸附後伺機行動;《國語·吳語》中“齊師受服”則指齊國軍隊投降。

  3. 持服守孝
    指穿着喪服守孝的禮儀制度。清代夏炘《學禮管釋》提到“大功小功既葬以後,有受服”,說明喪服制度中的階段性變化。

  4. 現代引申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可指“接受服務”,如法律術語“強迫他人接受服務”,但此用法較少見且與古義關聯較弱。


古籍用例參考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分析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受服

受服(shòu f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接受和滿足他人要求的服從态度或态度。下面将詳細介紹受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受服的第一個字“受”由“又”和“口”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又表示手,口表示同意;受的總共有5個筆畫。第二個字“服”由“月”、“月”、“勹”和“卩”四個部首組成,部首月表示衣服,勹表示裹住,卩表示尊重、服從的意思;服的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受服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直接,直接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典故或出處。受服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受和服兩個字的基本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對于受服這個詞語來說,在古代的漢字中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以下是一些關于受服的例句:

1. 他向老師表示受服,并承諾會更努力地學習。

2. 領導對他提出的問題非常受服,表示會認真考慮。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受服相關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組詞:受用、受衆、服從、服役。

2. 近義詞:服從、順從、承諾。

3. 反義詞:不服、不從、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