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健而柔美。《新唐書·顔真卿傳》:“善正、草書,筆力遒婉。”
“遒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ú wǎn,用于形容剛健與柔美兼具的風格或形态,常見于文學、書法等藝術領域的評價。以下是詳細解釋:
“遒婉”指剛健有力與柔美婉轉的結合,既強調力量感,又包含細膩的審美表達。例如書法中筆鋒的力度與線條的流暢并存()。
遒(qiú):
婉(wǎn):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唐書》或書法鑒賞類文獻()。
遒婉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形容聲音或音樂悅耳動人、優美動聽。它可以用來形容歌聲、琴音、樂曲、詩詞等表達方式,強調其優雅、動人的特點。
遒婉的部首是髟(發),拆分成的筆畫數量為13畫。
遒婉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在古代,遒婉用來形容音樂、歌唱和言辭的優美。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形容各種藝術形式。
遒婉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遒婉」,部分繁體字使用「麄麇」,但不影響詞義的理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與現代有些差異。遒婉的古代寫法為「遒脘」。
1. 她的聲音遒婉優美,讓人陶醉其中。
2. 這首詩用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深刻的情感,遒婉之間仿佛有琴音飄蕩。
1. 細膩遒婉
2. 婉然遒志
3. 遒婉動聽
1. 悅耳動聽
2. 優美動人
3. 婉轉動聽
1. 刺耳
2. 難聽
3. 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