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吞符翕景的意思、吞符翕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吞符翕景的解釋

謂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七元者,亦皆能緻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吞符翕景”是一個與道教修行相關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修道者通過“吞符”(吞服符箓)和“翕景”(吸納日霞)的修煉方式,以達到通靈或提升修為的目的。這一行為體現了道教中對自然能量與神秘符號的崇拜。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陶弘景的《冥通記》卷二:“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七元者,亦皆能緻道。”此處描述修道者通過靜坐、誦經、吞符、吸霞等方式追求道法。

  3. 詞語結構解析

    • 吞符:道教中符箓被認為具有神力,吞服可驅邪避害或溝通神靈。
    • 翕景:“翕”意為收斂、吸收,“景”指日光或自然精氣,合指吸納日霞精華以滋養自身。
  4. 現代用法
    該詞屬于生僻成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道教文化研究中,用于描述特定的修煉方法或隱喻玄妙境界。

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景色壯麗”,但這一說法未得到權威典籍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道教典籍和權威辭書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吞符翕景

吞符翕景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豐富的含義和曆史背景。這個詞語由各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組成,其中“吞”是由“口”的部首和“屯”的筆畫組成,“符”是由“竹”的部首和“付”的筆畫組成,“翕”是由“羽”的部首和“負”的筆畫組成,“景”是由“山”的部首和“京”的筆畫組成。

據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的研究,吞符翕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符瑞文化。在古代,人們對符瑞有着深厚的信仰,相信符瑞可以帶來好運和吉祥。吞符翕景則是對符瑞的一種表達和形容。它代表着人們吞噬和吸收符瑞所帶來的景象和美好。

在繁體字中,吞符翕景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吞符翕景”。繁體字保留了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特點,對于詞語的表達和書寫具有一定的影響。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是以毛筆和墨汁為工具,融合了筆畫的起筆、描摹和收筆等多種技巧。因此,吞符翕景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字形和書寫方式。

以下是對吞符翕景的一些例句:
- 黃昏時,山水與天地融為一體,吞符翕景,美不勝收。
- 他腦海中吞符翕景,創作出了一幅幅驚豔的作品。
- 這個地方充滿了吞符翕景的氛圍,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觀賞。

吞符翕景的組詞可以根據具體上下文來構建,沒有固定的組合。近義詞可以是美景、美麗的風景,反義詞可以是荒涼、凄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