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吞符翕景的意思、吞符翕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吞符翕景的解釋

謂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七元者,亦皆能緻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吞符翕景"是一個源自道教修煉方術的術語,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宗教文化背景來理解:

一、字義分解

  1. 吞符:
    • 吞:本義為咽下,此處指将符箓(道教書寫有神秘圖文、象征神力的紙張或絹帛)服食入體内。
    • 符:道教符箓,被認為蘊含天地靈氣、神靈旨意或敕令,具有溝通神靈、驅邪避鬼、治病延年等法力。吞服符箓是道教重要的修煉和治病方法之一,旨在内化符箓的神力《道教大辭典》。
  2. 翕景:
    • 翕:本義為閉合、收攏、聚合。在道教語境中,引申為吸收、攝納、聚合。
    • 景:此處指“日光”、“光華”,特指日月星辰之精華,尤其是日精月華。道教認為吸收這些自然精華是修煉成仙的重要途徑《中國道教史》。

二、整體釋義 “吞符翕景”描述的是一種道教修煉者通過吞服符箓來引導、吸收和聚合日月精華(光氣)的修煉方法或狀态。其核心思想在于:

三、出處與背景 該詞直接反映了道教(尤其是早期天師道、上清派等)的修煉方術特色。道教認為人體是小宇宙,與外部大宇宙相通相應。通過特定的儀式(如畫符、誦咒)、服食(如丹藥、符水)和存思(觀想),可以汲取自然界的精華能量(如日精月華、雲霞之氣),從而實現生命的超越《雲笈七籤》卷載相關方術。

四、文化意義 “吞符翕景”體現了道教:

  1. 天人感應觀:深信人與天地自然存在深刻的聯繫和能量交換。
  2. 符號崇拜:賦予特定圖文(符箓)以超凡力量。
  3. 實踐精神:強調通過具體的、可操作的方術(如服符、采氣)來實現宗教理想(長生、成仙)《道教與中國文化》。

網絡擴展解釋

“吞符翕景”是一個與道教修行相關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修道者通過“吞符”(吞服符箓)和“翕景”(吸納日霞)的修煉方式,以達到通靈或提升修為的目的。這一行為體現了道教中對自然能量與神秘符號的崇拜。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陶弘景的《冥通記》卷二:“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七元者,亦皆能緻道。”此處描述修道者通過靜坐、誦經、吞符、吸霞等方式追求道法。

  3. 詞語結構解析

    • 吞符:道教中符箓被認為具有神力,吞服可驅邪避害或溝通神靈。
    • 翕景:“翕”意為收斂、吸收,“景”指日光或自然精氣,合指吸納日霞精華以滋養自身。
  4. 現代用法
    該詞屬于生僻成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道教文化研究中,用于描述特定的修煉方法或隱喻玄妙境界。

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景色壯麗”,但這一說法未得到權威典籍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道教典籍和權威辭書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盎盂相擊背文彩釉蟬娟爡焥出外顣頞躭帶調率都公兜率防城庫犯患府命幹主膏镬閣手官壽刿心怵目鼓柷駭突駭狀殊形汗栗好畤侯後陣薉薉互質澆冷水皦如镌載拘泥鈞牌闌截靈菌留落罵唧唧靡靡之聲枿台溥浮拤把遷隔喬梓青童神青楊巷攲斜日夕瑞雲喪軀啬禍生扭做聲諾手不釋卷屬茨絲瓜筋松毬縮甲談揚跳跶像座孝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