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山的意思、金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山的解釋

(1).産金之山。《南史·海南諸國·林邑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梁書·朱異傳》:“﹝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3).西方之山。《後漢書·馮衍傳下》:“躍青龍於滄海兮,豢白6*虎於金山。” 李賢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蘇省 鎮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獲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時 裴頭陀 獲金于江邊,因改名。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千重 鐵甕 成銀甕,一夜 金山 換玉山。” 清 陳維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詞:“一點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 宋 吳聿 《觀林詩話》:“ 華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遊山。有 寒穴泉 ,甘冽與 惠山 相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山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金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綜合各來源信息,其解釋可分為以下幾類:

  1. 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指産黃金的山脈。如《南史》記載林邑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形容富含礦藏的山體。
    • 比喻意義:
      • 形容財富或珍貴事物,如成語“金山”比喻豐厚的物質資源。
      • 形容人的儀表出衆、德行高尚,如《梁書》用“金山萬丈”贊美人物品格。
  2. 地理名稱

    • 江蘇鎮江金山:位于鎮江市西北,原為長江中島嶼,清末與陸地相連。以金山寺、慈壽塔、白龍洞等古迹聞名,民間故事《白蛇傳》“水漫金山”即源于此。
    • 其他地理位置:
      • 上海松江附近海域曾有小金山(潮汐島);
      • 台灣新北市有金山區;
      • 阿爾泰山在古籍中也被稱為金山。
  3. 文學與宗教中的象征

    • 佛教典籍《法華經》以“身色如金山”比喻佛身的莊嚴;
    • 古詩詞中常借金山表達西方神山或自然奇景,如《後漢書》提及“豢白虎于金山”。
  4. 其他用法

    • 部分文獻将“金山”代指西方方位,如李賢注《後漢書》稱其為“西方之精”。

“金山”一詞涵蓋自然地理、文化象征及文學隱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南史》《梁書》等古籍或地方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山

金山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有多重含義。根據不同的語境和用途,金山可以指代地名、姓氏、公司名稱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山的拆分結果為“钅”和“山”。其中,“钅”為金的部首,表明與金屬有關;“山”為漢字的常用部首,表示與地理環境或山脈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金山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國曆史上,金山通常指代充滿金礦的山脈,暗指具有豐富財富的地方。後來,這個詞彙也逐漸轉變為地名、姓氏以及其他意義的象征。

繁體

金山的繁體字為「金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變化。古時候金山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部分仍然是「钅」和「山」。

例句

1. 我們在山上發現了一個金山,這意味着我們将會變得富有。

2. 那個小村莊離金山很近,靠挖金礦謀生。

組詞

金字塔、山脈、金屬、淘金

近義詞

富礦、金礦

反義詞

窮山、貧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