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瘦骨伶仃的意思、瘦骨伶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瘦骨伶仃的解釋

形容人或動物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六章:“這牢房比較大點、亮點,裡面關着一個瘦骨伶仃的老頭兒。” 葉聖陶 《夜》:“尤其是那些和善得很的,又加上瘦骨伶仃;吹口氣就會跌倒似的,那簡直幹不了。”亦作“ 瘦骨零丁 ”。《中國民間故事選·老爺和奴才》:“牧人看見奶牛瘦骨零丁的樣子,很生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瘦骨伶仃”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或動物極其瘦弱、孤零無依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骨骼消瘦,身形孤單”,強調身體瘦到骨頭突出,且顯得孤立無助。既可描述生理上的極度瘦弱(如長期營養不良),也可比喻事物缺乏支撐或力量(如資源匮乏的機構)。

  2. 詞語解析

    • “瘦骨”:骨骼外顯,缺乏肌肉或脂肪的覆蓋。
    • “伶仃”:原指孤獨無依靠,引申為虛弱、不穩固的狀态。
      組合後,既突出外形上的瘦削,也隱含處境艱難或精神孤寂的意味。
  3. 出處與用法

    • 文學出處:現代作家高雲覽在《小城春秋》中首次使用該詞,描寫牢房中瘦弱的老者。
    • 語法功能:多作定語、謂語或狀語,常見于貶義語境,如批評照顧不周導緻人或動物消瘦。
    • 示例:
      • “牧人看見奶牛瘦骨伶仃的樣子,很生氣。”
      • 葉聖陶《夜》中用其形容脆弱到“吹口氣就會跌倒”的人。
  4. 近義詞對比
    與“骨瘦如柴”相比,“瘦骨伶仃”更強調孤單、病态的瘦弱感,而非單純描述體型。類似表達還有“形銷骨立”(側重憔悴)、“弱不禁風”(側重虛弱)等。

提示:使用該成語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對他人外貌進行冒犯性描述。如需更多例句或辨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瘦骨伶仃是什麼意思?

瘦骨伶仃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人的身體極度消瘦,骨瘦如柴的狀态。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人因疾病、饑餓或長期挨餓而導緻身體極度消瘦、虛弱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瘦(shòu):疒(病)+叟(老人)。

骨(gǔ):骨頭。

伶(líng):亻(人)+令(命令)。

仃(dīng):亻(人)+丁(丁字旁)。

來源和繁體字

《瘦骨伶仃》一詞來源于唐代杜甫的《旅夜書懷》:“瘦骨伶仃恰似柳,旅行還作南枝鳥。”這句詩描寫了旅途勞累的人瘦骨伶仃的樣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固定詞組。

在繁體字中,瘦骨伶仃的寫法為“瘦骨靈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書中,瘦骨伶仃的寫法有時會稍有不同,例如:“瘦骨領疔”、“瘦骨陵丁”等。

例句

1. 他的病情加重後,瘦骨伶仃的樣子讓人十分心疼。

2. 經曆了長期饑餓,她的身體變得瘦骨伶仃,幾乎站立都困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瘦皮猴、伶仃嶺、骨瘦如楸。

近義詞:枯骨、消瘦。

反義詞:壯健、豐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