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wsuit;legal cases] 訴訟
(1).訴訟。《淮南子·時則訓》:“﹝立秋之日﹞命有司脩法制,繕囹圄,禁姦塞邪,審決獄,平詞訟。”《北齊書·杜弼傳》:“﹝ 杜弼 ﹞為政清靜,務盡仁恕,詞訟止息,遠近稱之。”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三五:“ 錢文貴 在村子上包攬詞訟,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2).指訴狀。《南史·劉穆之傳》:“目覽詞訟,手答牋書,耳行聽受,口并酬應,不相參涉,皆悉贍舉。”
“詞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訴訟活動
指涉及法律糾紛的訴訟行為,即“打官司”。古代官府通過審理案件解決民間糾紛,這一過程稱為“詞訟”。例如《淮南子·時則訓》中提到“審決獄,平詞訟”,即強調公正處理訴訟案件。
訴狀本身
也可指代訴訟文書,即原告提交的書面控告材料(如狀紙)。《南史·劉穆之傳》記載“目覽詞訟”,即指審閱訴狀。
構詞解析
“詞”指文字表述,“訟”為争論或訴訟,組合後強調通過文字形式表達訴訟請求。古時訴訟需以書面訴狀為憑,故稱“詞訟”。
古籍用例
如《三國演義》提到“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裁處”,此處“詞訟”指需裁決的訴訟事務。
在黃曆中,“詞訟”作為宜忌事項出現,表示某日是否適合提起訴訟。例如“宜詞訟”指此日利于法律行動,“忌詞訟”則建議避免。
“詞訟”既可指訴訟行為,也可指訴狀文書,其含義隨語境變化,但核心均與法律糾紛相關。
詞訟是指通過口頭辯論和辭令争辯來解決争議或糾紛的形式。它是一種特定的司法程式,用于裁決并解決法律問題。
詞訟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讠,它們分别是詞訟的構成部分。詞訟總共有12筆畫。
詞訟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司法制度。在繁體字中,詞訟的寫法仍然保留不變,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詞訟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意思是一緻的。
法庭上的律師們通過掌握辯論技巧和辭令,進行激烈的詞訟。
組詞:訴訟、詞人、詞海
近義詞:辯論、争辯、争論
反義詞:和解、調解、妥協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