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冶士的意思、補冶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冶士的解釋

六朝 刑罰之一。罰作礦山冶煉鑄造的刑徒。《宋書·武帝紀下》:“又制有無故自殘傷者補冶士,實由政刑煩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條。”亦省作“ 補冶 ”。《宋書·孔靖傳》:“律文,子賊殺傷毆父母,梟首;駡詈,棄市;謀殺夫之父母,亦棄市。值赦,免刑補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補冶士的含義解析

補冶士是中國古代法律術語,特指被判處流放刑罰并強制在官營冶鑄場所服勞役的罪犯。該詞最早見于《唐律疏議》,是唐代刑罰體系中"流刑"的一種特殊執行方式。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1134頁的權威解釋:

補冶士:古代刑罰之一。指被發配到冶鑄工場服勞役的流刑犯人。

二、字義解析

  1. 補:補充缺額,指填補官府作坊的勞力空缺
  2. 冶:指金屬冶煉、鑄造的官方工場
  3. 士:此處指從事勞役者,非指士人階層

三、曆史制度背景

該刑罰制度在《唐律疏議·名例律》有明确記載:

"諸犯流應配者,三流俱役一年...若習業已成,能專其事,及習天文并給使、散使,各加杖二百;補冶士者,加杖一百,仍收贖。"

執行特點:

制度演變: 南北朝時期已有類似制度(如南朝"補治鎖士"),唐代正式确立"補冶士"刑名,宋代演變為"配隸冶務",明代發展為"充冶工"制度。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九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 長孫無忌等.《唐律疏議》.中華書局,1983年點校本.
  3. 李林甫等.《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補冶士”是六朝時期的一種刑罰名稱,具體指被罰往礦山從事冶煉鑄造的刑徒。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補”和“冶士”組成,“補”意為補充或彌補,“冶士”指冶煉工匠。其核心含義是強制刑徒參與冶煉勞作,作為刑罰的一種形式。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根據《宋書·武帝紀下》記載,南朝宋武帝曾廢除“無故自殘者補冶士”的律條,反映出當時政刑嚴苛,民衆不堪重負的社會現實。此外,《宋書·孔靖傳》提到,罪犯若遇赦免,可能被改為“補冶”刑罰,說明其作為替代死刑或重刑的懲戒手段。

  3. 刑罰性質
    該刑罰屬于勞役刑範疇,通過強制勞動實現懲戒目的。受罰者需在礦山從事冶煉、鑄造等體力勞動,具有明顯的經濟剝削性質。

  4. 相關術語
    “補冶”是“補冶士”的簡稱,兩者含義相同,常見于史籍記載。

“補冶士”主要作為六朝時期的刑罰術語使用,而非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其含義與自力更生無關,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波漣殘棋朝座騁妍熾昌寵賂創築大眼賊等量點筆吊場奮疾憤媿腹非剛甲合而為一泓渟歡悚會蕞檢看肩牌揭瘡疤谲誕钜公钜構菊酒君師魁宿淚妝樂局六義洛食沒什麼蜜水丕革平則破壁旗手全清鵲音柔茂散散停停沙鈎商氣滳滳神皇十魔九難受記壽陵失步霜晖蜀綉貪念祧續萬家之侯猥闶踒人相欺嘯嗷宵檠西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