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wsuit;legal cases] 诉讼
(1).诉讼。《淮南子·时则训》:“﹝立秋之日﹞命有司脩法制,缮囹圄,禁姦塞邪,审决狱,平词讼。”《北齐书·杜弼传》:“﹝ 杜弼 ﹞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钱文贵 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2).指诉状。《南史·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词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诉讼活动
指涉及法律纠纷的诉讼行为,即“打官司”。古代官府通过审理案件解决民间纠纷,这一过程称为“词讼”。例如《淮南子·时则训》中提到“审决狱,平词讼”,即强调公正处理诉讼案件。
诉状本身
也可指代诉讼文书,即原告提交的书面控告材料(如状纸)。《南史·刘穆之传》记载“目览词讼”,即指审阅诉状。
构词解析
“词”指文字表述,“讼”为争论或诉讼,组合后强调通过文字形式表达诉讼请求。古时诉讼需以书面诉状为凭,故称“词讼”。
古籍用例
如《三国演义》提到“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此处“词讼”指需裁决的诉讼事务。
在黄历中,“词讼”作为宜忌事项出现,表示某日是否适合提起诉讼。例如“宜词讼”指此日利于法律行动,“忌词讼”则建议避免。
“词讼”既可指诉讼行为,也可指诉状文书,其含义随语境变化,但核心均与法律纠纷相关。
词讼是指通过口头辩论和辞令争辩来解决争议或纠纷的形式。它是一种特定的司法程序,用于裁决并解决法律问题。
词讼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讠,它们分别是词讼的构成部分。词讼总共有12笔画。
词讼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在繁体字中,词讼的写法仍然保留不变,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词讼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形状和意思是一致的。
法庭上的律师们通过掌握辩论技巧和辞令,进行激烈的词讼。
组词:诉讼、词人、词海
近义词:辩论、争辩、争论
反义词:和解、调解、妥协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