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耳的意思、鼗耳的詳細解釋
鼗耳的解釋
鼗鼓的旁耳。鼗如鼓而小,有兩耳。持其柄而搖之,則兩耳還自擊。
詞語分解
- 鼗的解釋 鼗 á 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 筆畫數:; 部首:鼓; 筆順編號: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
網絡擴展解釋
“鼗耳”可能是“聤耳”的筆誤。在中醫術語中,“聤耳”指耳道流膿的病症,相當于西醫的化膿性中耳炎。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分類
聤耳是中醫對中耳炎的别稱,以耳内腫痛、流膿為主要特征。根據病程可分為:
-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由外感風熱或肝膽濕熱引發,表現為劇烈耳痛、流黃膿。
-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常因肝腎不足、虛火上炎導緻,症狀反複發作,膿液清稀。
2.病因機制
- 實證:外感風熱濕邪或肝膽濕熱,導緻耳部經絡氣血壅滞,濕熱邪毒積聚化膿。
- 虛證:腎陰虧虛或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引發虛火灼耳或反複感染。
3.典型症狀
- 耳部紅腫熱痛,流膿(黃稠或清稀);
- 聽力下降、耳鳴,嚴重者可能伴隨發熱;
- 兒童多發,與其咽鼓管結構短粗易感染有關。
4.治療方向
- 實證:清熱利濕(如龍膽瀉肝湯)、抗生素控制感染;
- 虛證:滋陰降火(如知柏地黃丸)、增強免疫力;
- 外治法包括清洗膿液、滴耳液等。
若您有耳部不適,建議盡早就醫明确診斷。此病症早期治療可有效預防聽力損傷等并發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鼗耳
《鼗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拆分部首分别為“鼗”和“耳”。其中,“鼗”字的部首為“鼠”,共有11畫;“耳”字的部首為“耳”,共有6畫。
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樂器的名稱,古人所稱的鼗耳樂器是一種用來懸挂在動物耳部的鈴铛。在古代音樂中,這種樂器被用來增加音樂節奏和節拍感。
在繁體字中,鼗耳這個詞語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鼗耳的古字形為“鄧耳”。在這個古字形中,“鄧”字的部首為“邑”,共有10畫。
例句:
他手中搖動着一個鼗耳,使整個音樂會更加生動有趣。
組詞:鼗耳樂器、耳熟能詳。
近義詞:鈴铛、鈴鼓。
反義詞:安靜、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