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服的意思、辭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服的解釋

服罪;認罪屈服。《漢書·王尊傳》:“春正月, 美陽 女子告假子不孝,曰:‘兒常以我為妻,妒笞我。’ 尊 聞之,遣吏收捕驗問,辭服。” 唐 韓愈 《<張中丞傳>後叙》:“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 巡 死而 遠 就虜,疑畏死而辭服於賊。”《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符元年》:“戊午,三省言究治前皇城使 張士良 辭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辭服"是古漢語中具有特定法律意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通過言辭表達降服或認罪态度,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字源解析 "辭"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指代訴訟中的供述,《說文解字》釋為"訟也"(來源:漢典網);"服"則包含服從、認罪雙重含義,《周禮·秋官》鄭玄注雲"服,謂伏罪也"(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二字結合形成法律場景下的特定表述。

二、法定内涵 該詞特指在司法審訊過程中,當事人通過正式陳述承認罪責的行為規範。《後漢書·黨锢列傳》載"(範滂)不得辭服"即為此類司法程式記錄(來源:國學大師網)。在唐代律令體系中,"辭服"構成定罪要件,需與物證相互印證方成定谳。

三、語境演變 宋元以降逐漸擴展至軍事外交領域,《宋史·外國傳》有"虜帥辭服請盟"的記載(來源:古籍館數據庫),詞義從單純司法認罪延伸出政治層面的降服之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轉為曆史語彙,多見于法制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辭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曆史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辭服”指認罪屈服,即通過言辭承認罪行或表示順從。該詞多用于司法或政治語境,強調通過語言表達服罪态度。

  2. 文獻出處

  1. 近義辨析 近義詞:服罪、伏罪、認罪 反義詞:抗辯、抵賴、拒供

  2. 使用特點 該詞具有明顯的曆史語境特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法律、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注:由于現存文獻資料有限,以上解釋主要基于古代典籍用例。如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漢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鬥拜托磅礚弊困不下操弦承安沖然叢曹劇部打醋炭嘚啵燈船點手劃腳堤坡泛聲分非風情月意赅洽恭素瑰材鬼雌蝈氏和風細雨洪運交織齎勑竭力借面吊喪浄發金蕊錦字書角抵戲可甚麽苦處廉苫陵蓋鸾幕毛布髦哲渑池幕屬内寄生排行平法琪殿啓扃生返神領意得石灰吟詩界樹敵天祉通轟晚遇帷薄不修圍困委用五氣朝元無夷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