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持诏書。 唐 元稹 《代谕淮西書》:“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訖。”一本作“ 齎敕 ”。
“齎勑”為漢語中罕用的古語詞彙,現結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釋義如下:
一、分釋字義
二、合義解析 二字連用見于明代典章制度文獻,如《明史·職官志》中“齎勑宣谕”的記載,指官員奉持皇帝敕令到地方傳達旨意,屬于古代文書傳遞制度的專稱。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中辨析其職能為“使臣奉敕而行,謂之齎勑”。
三、現代應用 該詞已退出常用語範疇,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典戲劇台詞。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條,建議在曆史文本解讀時參照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相關釋義。
“齎勑”一詞由“齎”和“勑”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齎(jī)
該字是“赍”的異體字,意為“攜帶、持拿”,常用于表示奉持某物執行任務,如“赍持诏書”。
勑(chì)
同“敕”,指古代帝王發布的诏令或命令。例如《宋史演義》中提到的“親草勑牍”,即指撰寫敕令文書。
整體含義
“齎勑”可理解為“攜帶皇帝的敕令”,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奉命傳遞或執行诏令的情景。例如:官員齎勑出使,代表皇帝傳達旨意。
注意:
飽和八圻鞭靈走石藏命藏污納垢恻凄豺漆常在乘桴抽回黜削大斂當筆道知抵捍迩臣二虞發車改行自新耕男管記貫魚之次沽保簋簠過江之鲗黃茅白葦魂不附體火煖椒德藉甚驚才絕豔精細九牛一毫袀袨昆裔簾額末篇鮎溜篇體皮婚起樓親軍窮鱗曲暢屈盧髯髩日光浴榮顯山龍子呻鳴時享士友遂路貣丐田熟抟控韋袍遐邁西官